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

 

《金刚经》:

须菩提,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,持用布施。若复有人,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

何以故?须菩提,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

须菩提白佛言,世尊,云何菩萨不受福德?须菩提,菩萨所作福德,不应贪着,是故说不受福德。

 

释迦牟尼佛讲这个般若妙法的时候,叫一声须菩提,说,“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,持用布施。”

“若”,就是假设;假设有这么一位菩萨,

“以满恒河沙等世界。”“恒河沙”,就言其多,这么多的世界。这么多世界上,有什么呢?

“七宝”。七宝就是人所最爱惜的东西,所最爱的东西。那么这么多的七宝做什么呢?

“持用布施。”用它来作布施。那么这么多七宝作布施,这个功德是很大很大的。

 

“若复有人”:假设再另外有这么一个人,

“知一切法”:他知道一切法。这“一切法”,所有的佛法就都包括在内了。

那么简单地说,就是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度、六根、六尘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这等等的法。

 

这等等的法,“无我”:这个知道一切法无我,这把我执空了。

我执空了,那么知一切法,那么法无我,人也无我,这也没有我执,也没有法执了,空执也没有了。

 

在这个时候,“得成于忍”:成什么忍呢?就成这个无生法忍。

这无生法忍,这也是修行得道的一种境界、一种程度。

证得无生法忍,他不见三界之中,有少法生和少法灭。

这个得知于心,而不能宣之于口,心里得到这种境界,口里说不出来。

 

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意思?

忍可于心,在这个心里忍着,这叫无生法忍,这种法的境界。

不见有少法生,不见有少法灭,那么岂不是没有法吗?

不错,本来是没有法!可是,没有法还具足一切法,但是说不出来,所以这叫无生法忍。

 

得到这个无生法忍,“得成于忍。”

在这个《金刚经》,全部《金刚经》,这个“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”,这十个字,是很重要的。

 

“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”:因为他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所以这个菩萨,比前边那个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来作布施,比那个菩萨功德还大,“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”

 

“何以故”呢?什么缘故,这个菩萨仅仅就知道一切法,得成于忍,他的功德比那个那么有钱的菩萨,来布施的功德大呢?什么缘故啊?

 

“须菩提,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”

佛说,须菩提!因为这个诸菩萨,他不执着有这个受福德和没有福德,不执着的。

 

 “须菩提白佛言”:须菩提对佛说了。

“世尊,云何菩萨不受福德”:说,怎么样子叫着“菩萨不受福德”呢?这个道理我不明白啊?请佛慈悲来解释给我听。

 

佛一叫,说,“须菩提,菩萨所作福德”:菩萨所作的福德,就是要无形无相的,要不执着,

所以“不应贪着”:不应贪着啊,说这个是我所作的福德,那个是我所作的福德:不应该有所执着。

“是故说不受福德”:所以,菩萨不应有所执着,那么他又有一个什么受和不受呢?根本就没有受和不受的。所以说,“菩萨不受福德”。

 

*宣化上人开示;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