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禅宗第五祖“弘忍禅师”,有七百个徒弟。 其中首徒叫做“神秀”,他作了一首偈:
身是菩提树
心如明镜台
时时勤拂拭
勿使惹尘埃
神秀大师的偈大意是这样的:
我的身心,好似菩提树般清净。 只是有时烦恼的尘埃,沾污了祂。 如果能够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
“只要我时常加以省察拂拭”,即是说:只要观照纠正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业,就会令自己内心非常的清净。 神秀的偈, 从修行的角度去看是非常之重要的。 修行者只要能够时常修心,必定能够成佛。
但是师父弘忍大师认为, 这首偈尚未开悟。 刚好当时身为寺院下仆的“惠能” 虽然不会写字,随口讲出一首偈语,请人写在墙上:
菩提本无树
明镜亦非台
本来无一物
何处惹尘埃
何谓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? 这两句话是响应神秀的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”。
神秀尚有身心、菩提、明镜的“分别心”,尚有能修之心,所修之境。
身心是属于迷惑凡夫,菩提是属于觉悟的佛。 尚有佛与众生的分别,这种概念是由妄想分别心表现出来的,并未直指本性,不过是依境仗缘起修。 停留在凡夫修持次第的境界。
而 “六祖惠能” 的 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 , 是超越了妄想分别心,当体即空,不假分析。 离四相,绝百非,无思维对立性分别的境界。
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 是纠正神秀的 “时时勤拂拭, 勿使惹尘埃”。
惠能的“本来无一物”,是直指无有一法可得,无有一法可说。 是“实相般若”的本来自性。虽有万法呈现,而不立一法,体性不染一尘。
因为从“性”上来讲, 实性是“无相”的, 离言说相,离心缘相,离文字相。
因此何来有一物可立呢﹖何来有尘埃呢﹖ 这个境界是当下直接, 顿悟本性, 不着一尘, 当体即空。
当你的心境有所执着的时候, 当你不可以放下你的烦恼的时候, 千万不要再继续执着烦恼﹗
记住六祖惠能的偈:
菩提本无树
明镜亦非台
本来无一物
何处惹尘埃
*观成法师开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