畜道的灵性

谈到食素的问题,有一位朋友讲: “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畜牲是无灵魂的。 既然是无灵性,为何不可以作为食料呢? 而且人类有道德伦理观念,畜牲有没有呢? 是否有事实证明它们有灵性的呢?”

一切众生都有灵性,都可以成佛。 畜牲的灵性并不低于人类。有时,它们至诚之处可能比人性更深的。

 

 

历代野史记载畜类表现其伦理道德的亦都有很多。 其中搜罗最多征引最透彻的,有《物犹如此》这本书,是清朝徐谦所著。

这位徐太史博览群书,凡有关畜类的义德善行都记录下来,辑成此书。 分孝友、忠义、贞烈、慈爱、恤孤、眷旧、践信、守廉、翼善、救难、酬德、雪冤、知几、通慧十四类去表现义畜的灵性。

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七则事实,其中有三则是这样的:

 

第一则,猿拔母箭。

在三国时代,猎人邓芝见到一猿猴抱着一小猴,返回山洞。 于是发箭射中猿母。 猿子孝心激发,为母拔箭,舔舐血斑。 并摘树叶以塞伤口,但猿母终于毙命。 而猿子徘徊母旁,悲鸣不已。 邓芝大为感动,遂自折弓箭,发誓永不打猎。

 

第二则,蝙蝠识母气。

在眉州有一个人叫做鲜于氏,因为有病要用蝙蝠合药。 于是捉了一只蝙蝠合药剂而煲。 将要服药的时候,有数只小蝙蝠,围聚在屋梁上。 它们是因为感觉到母亲的气味而来的。 鲜氏一家为之洒泪,发誓以后合药不用生命。 

 

第三则,雁丘。

诗人戴元裕,他见到猎人捕杀一飞雁。 另一只脱网在空中盘旋,哀鸣良久,结果自投于地而死。  元裕买了两只雁,并作诗以颂雁情之坚贞。 合葬两雁于附近小山坡上,名为雁丘。 

 

佛说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轮回六道。 互为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、眷属、朋友。 如果宰杀畜类,岂非有杀害宿世五伦亲友,乖违圣教八德之嫌。

所谓五伦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。 而八德是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。

《大乘入楞伽经》讲: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在生死中轮回不息。 靡不曾作父母兄弟,男女眷属,乃至朋友亲爱。 易生而受鸟兽等身,云何于中取而食之。

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是亲属,乃至慈念如子想,是故不应食一切肉。

 

*观成法师开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