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印光大师法要》:劝信愿专称(信愿前导)

《印光大师法要》
参、劝信愿专称

二、信愿前导

(一)往生正因

往生与否  全凭信愿

欲生西方,最初须有真信切愿,若无真信切愿,纵有修行,不能与佛感应道交,只得人天福报,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。若信愿具足,则万不一漏。永明所谓「万修万人去」者,指「信愿具足」者言也。(增广上.与陈锡周居士书)

能信得及,许汝西方有分。(增广上.复高邵麟居士书三)

无论业之轻重、惑之厚薄,但能信愿念佛,无一不获往生。(增广下.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)

【注】

「若信愿具足,则万不一漏。」此明往生正因也,即如《要解》所云:「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」是故,修学净土者,但能信得及,则西方有分,往生无疑矣。不论功夫深浅,不论功德大小,不论根机善恶。如善导大师所云:不问时节久近,不问时处诸缘,不问罪福多少。又如法照禅师所云:不简贫穷将富贵,不简下智与高才,不简多闻持净戒,不简破戒罪根深。

若论往生正因之文,三经皆明,详在《观经》。其言:

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
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发愿心。
具三心者,必生彼国。

此是经文最直截了当言往生正因者,善导大师依此而辨定三心以为往生正因,具三心者,必得往生。後来演变为以信愿为正因之说,言辞有异,大义则同。

 

尽人信念  尽人往生

净土法门,有教无类。凡圣智愚,等蒙摄受。
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。唯此一法,全仗佛力。
佛力自力,天渊悬隔。信愿忆念,定生佛国。
尽人信念,尽人往生。佛有誓愿,现有仪型。
智宜女士,念佛心切。念未数年,竟蒙佛接。
愿见闻者,各事修持。预莲池会,何乐如之。

(续编下.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,智宜女士得往生。)

只要能深信,只要能发愿,只要能念佛,无论何人,都可以往生去的,故曰「万修万人去」。若有不懂道理的人,念佛只想求富贵,求生天,此等之人,不能算有净土。其不得生西方,只怪自己不发愿,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。若能发愿求生,总是能去的。(三编下.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)

 

不关学识  只在信愿

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,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。有信愿,决定往生;无信愿,决不得往生。(续编上.覆智乐居士书)

 

罪业虽重  亦得往生

净土一门,专重佛力。以佛力故,虽罪业深重,若具信愿,皆得往生。(三编上.覆陈士牧居士书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)

青楼女子,所作下贱,果能信仰於佛,常生惭愧,常念佛号,求生西方,尚可蒙佛接引,直登九品,与诸上善人,聚会一处。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种出世因,故於五戒,任彼受一、二、三、四及全。何以令不全受?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。如屠户不能持杀戒,尚可持余四戒。娼女不能持邪淫戒,酒保不能持酒戒等。佛之深恩厚德,如天普覆,如地普载,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。世之自高自大者,见人一短,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,佛则不如是。《龙舒净土文》有「普劝门」一卷,详说所以然。凡列名有三十多,内有屠户、渔人、做酒者,即在风尘青楼女子者。皆言:如能改业,固为最善。如不能改,当生惭愧,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。果能信愿真切,亦可高登九品,何止不堕地狱等乎?(三编上.覆恒惭法师书二)

【注】

净土一法,本为凡夫故,大悲於苦者故,无论罪业轻重,念佛无不往生。下至五逆十恶,亦蒙佛光摄取。经有明文,事有见证,真实不虚。凡夫业力虽重,不如弥陀愿力宏深。所谓石头虽重,乘船可渡也。垢障凡夫,当於此法,深信勿疑。

 

盲聋喑哑  称念亦生

凡有心者,皆堪作佛,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?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,谓其难以入道而已。果能专精念佛,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,瞎子不能看经,究有何碍?喑者无声,哑者不会说话,但能心中默念,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,临终直登九品。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?此等人不认真念佛,则不得往生,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。至於残废缺手缺脚者,与此盲聋喑哑者同。此之说话,盖是误会《往生论》偈之所致也。偈云:「大乘善根界,等无讥嫌名;女人及根缺,二乘种不生。」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,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,绝无有可以讥毁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。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,即女人、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、缘觉之二乘人。故曰:「女人及根缺,二乘种不生。」乃谓西方无有女人,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,﹙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,然皆属发大乘心者,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。﹚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。无智慧人,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,其错大矣。(三编上.覆宗灵法师书)

 

有此毛病  亦可往生

洋烟一事,其害甚深。《文钞》後附有戒烟神方,灵极,许多人皆戒好。有戒不好者,皆彼身体另有痼疾。汝且依之,作双倍日期缓戒,则可断此祸根矣。至於往生,固不在戒与不戒也。即有此毛病,能生真信,发切愿,一心念佛,无一不往生者。(三编下.覆李吉人居士书)

 

一心念佛  不悟亦生

欲生净土,须先认清宗旨。普通修持,无不以开悟为希冀,而开悟一事,亦非易易。
若知净土宗旨,决不预期开悟。
若不注重信愿,开悟亦难了脱。
若能一心念佛,不悟亦可往生。(三编下.覆方家范居士书)

 

未得一心  亦可往生

念佛之法,重在信愿。信愿真切,虽未能心中清净,亦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心中有佛为能感,故致弥陀即能应耳。(增广上.覆黄涵之居士书三)

净土之法门,以信愿为导。有真信切愿,虽未得一心,亦可往生。无真信切愿,纵已得一心,亦难往生。﹙宗门人念佛,多不讲信愿,则仍属自力,难蒙佛力。以其彼既不感,佛难垂应。此一着要紧之极,故为道破。﹚(三编上.覆王诚中居士书)

念佛一法,要紧在有真信切愿。有真信切愿,纵未到一心不乱,亦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若无信愿,纵能心无妄念,亦只是人天福报,以与佛不相应故,固当注重於信愿求生西方也。(续编上.覆又真师 觉三居士书  民国二十年)

 

自立科条  不依佛说

净土法门,犹如大海。长江大河亦入,杯水滴水亦入。证齐诸佛者,尚求往生;五逆十恶者,亦预末品。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,而拒其未得者?但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。自己决志求生,唯当企及於此。若谓非此决不得生,是又自立科条,不依佛说矣。(增广上.覆永嘉某居士书三)

平生绝无信愿者,临终决定难仗佛力。既云善恶俱时顿现,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,不得往生。即现,亦不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不愿生故;以不求佛,因不得蒙佛接引故。《华严经》云:「假使恶业有体相者,十方虚空不能容受。」古德云:「如人负债,强者先牵;心绪多端,重处偏坠。」今善恶皆现,由无信愿,便不能奈恶业何矣。须知仗自力,则恶业有一丝毫,便不能出离生死,况多乎哉?又无信愿,念至一心,无量无边之中,或可有一二往生。决不可以此为训,以断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。何以故?以能仗自力,念至业尽情空,证无生忍者,举世少有一二。倘人各依此行持,置信愿而不从事,则芸芸众生,永居苦海,无由出离,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。而其人犹洋洋得意,以为吾言甚高。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,疑误众生之狂言也。哀哉!﹙世间善业,不出轮回,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,则彼善业,仍属恶业。﹚净土一法,须另具只眼,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。使如来不开此法,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,不可得而见之矣。(增广上.覆濮大凡居士书)

 

常存此想  便不相应

修净业人,以真信切愿为本。能念到一心不乱,则甚好。切不可存「未得一心不乱,便不能生」之心。若常存此想,得则可;不得,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,便与佛不相应矣。(三编上.覆何希净居士书  民国廿六年七月廿三)

 

益加信愿  以致一心

念佛法门,注重信愿。有信愿,未得一心,亦可往生。得一心,若无信愿,亦不得往生。世人多多注重一心,不注重信愿,已是失其扼要。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,恐不得往生之疑,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。此种想念,似乎是好想念,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,以致一心,则是好想念。若由因不得一心,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,则成坏想念矣。(续编上.复朱德大居士书  民国二十一年)

 

信愿门中  尤宜致力

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,此系念心纯熟之相,何可名昏沉,归於无记?然亦非无念而念,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。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,则有类於钻木见烟,而谓得火,即便息钻,火便无由可得矣。汝之功夫颇好,到此境界,亦不容易。然须专精用功,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、见异思迁者,则将来之益,自可有不思议处。然此是「行」门中事,「信愿」门中,尤宜致力,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。若效他宗,专以工夫为事,弃信愿而不讲,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,其失大矣。(三编下.覆李觐丹居士书六)

净土一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,如鼎三足,缺一不可。或专崇行持,而不尚信愿,则执事废理,仍属自力法门。与专以自性唯心,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,同一过失。(三编下.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)

观汝来书,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,於净土法门尚未全信,故只求相应,致起魔境。念佛法门,以信愿为先锋,若无真信切愿,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,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。一心不乱,念佛三昧,亦不易得。若有真信切愿,未得相应,亦可往生,况已相应乎?汝只知求相应,稍有相应气分,便生欢喜赞叹之心,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,由是故有怪相现。修行人,所最忌者,得少为足。得少为足,便生退惰,此必定之理也。祈但一心念,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。所有境界,皆不理会,也不问他好死坏死。除念佛之外,不使起第二念。如此,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。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,因打饿七,此事险极。吃饱饭,尚不能相应,到饿的要死的时候,还能相应麽?如必要打饿七,请下山到别处去打,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。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,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,当必病癒身安。即世寿已尽,亦当正念昭彰,随佛往生。念佛的人,不得有来生後世的念头。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,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。(续编上.覆慧空大师书  民国二十五年)

 

念佛三昧  实不易得

念佛三昧,说之似易,得之实难,但当摄心切念,久当自得。即不能得,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,当必稳得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。事一心,若约蕅益大师所判,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,况理一心乎?以断见思惑,方名事一;破无明证法性,则名理一。若是内秘菩萨行,外现作凡夫,则此之二一,固皆无难。若实系具缚凡夫,则事一尚不多得,况理一乎?(增广上.覆袁福球居士书)

 

急求一心  着魔之本

汝妄想纷飞,尚欲急得一心不乱,此心即是着魔之本。故光谓净土法门,重在信愿。信愿若真切,虽未得一心,亦可往生。若无信愿,纵得一心,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。故不令汝汲汲於求一心也。以汝之妄想纷飞,一求一心,定规着魔。汝不察光意,遂谓一任随便。眼前随便者,决非信愿真切之人。使信愿真切,决不至泛泛然随便,而均不得往生也。理本无障,因汝以无理为理,而自生障碍,又复尤谁?……汝真可谓第一狂人,世荣心,如海波汹涌。而又欲立刻风平浪静,澄湛不动。其急欲求不动之心,正是群动之本。又如釜沸,极力加火,以求不沸,其可得乎?光与汝所说者,乃息风抽薪之事。汝不详察,尚谓是扬波益沸,岂不大可哀哉!汝且详阅《文钞》、《嘉言录》,当不至有负於汝。(三编下.覆温光熹居士书八)

 

不论断证  唯恃信愿

往生净土,固贵久修。然其所重,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。彼终身念佛,心常冀人天福报者,纵令精进,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,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?固知信愿,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。(三编上.覆智圆居士书)

修余法门,欲於现生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,诚为甚难稀有之事。唯净土一法,专仗佛力。以故不论断证,唯恃信愿。信愿若具,虽罪大恶极,将堕阿鼻地狱之流,尚可以仗十念之力,径蒙佛慈,接引往生。噫!如来大慈普度,一物不遗。唯此一法,最为周挚。由是西天东土,菩萨祖师,高僧巨儒,莫不以此自利利他。(增广下.净土释疑序)

 

十念尚度  何况久修

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,无一不得往生者,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,作问讯顶礼等相,而死後身体柔软洁净,颜貌如生,又何必以彼工夫浅为疑乎?夫弥陀愿王,十念尚度,况彼精进修持已二三年,又有何疑?世有种人,志意下劣,虽常念佛,不求往生,唯欲求人天福报。此种人纵毕世修行,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!有正信者,自己以信愿感佛,佛以慈悲摄受,感应道交,必能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,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,方可断判也。(增广上.覆郁智朗居士书)

 

一念回光  即蒙摄受

不但精粹纯笃之人,决定往生,即五逆十恶之流,临终能生大惭愧,生大怖畏,志心念佛数声,随即命终者,亦得决定往生。以佛慈广大,专以度生为事。一念回光,即蒙摄受。所谓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也。(增广上.覆岳仙峤居士书)

 

信愿二法  缺一不可

念佛有信愿,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。无信愿,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。有信无愿不名真信,有愿无信不名真愿。信愿二法,如车之二轮,鸟之两翼,缺一不可。(三编上.覆琳圃居士书)

 

往生者少  在无信愿

何以世间念佛人多,真能了生死者少?只以念佛之人,无深信切愿,但求福报,希图来世富贵。(三编下.净土法门说要)

汝所说往生者少,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。信愿若真切,即临终始念,亦有得生之理。若悠悠泛泛,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,何能得生?此病根也,不可不知。(三编下.覆李少垣居士书一  民国十八年十月廿三)

 

全仗佛力  非自家本事

须知佛法,法门无量,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,方可了生脱死,其难也难如登天。现在全世界,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。若志诚恳切念佛,求生西方,无论什麽人,都好往生西方,了生脱死。唯有不生信、不发愿者,不能生。若有真信切愿,无一不生者。此之一法,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。譬如坐火轮船过海,是仗船力,不是自家的本事。(续编上.致戚友卿先生书  民国二十年)

若以真信切愿,念佛求生西方,则无论功夫浅深、功德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此如坐火轮船过海,但肯上船,即可到於彼岸,乃属船力,非自己本事。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,亦然,完全是佛力,不是自己道力。然一生西方,则生死已了,烦恼不生,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,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。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,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。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,切不可依。(续编上.与张静江居士书  民国二十四年)

 

通身靠倒  亲证实益

若论念佛法门,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。三法具足,决定往生。若无真信切愿,纵有真行,亦不能生,况悠悠泛泛者哉?蕅益所谓「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」,乃三世不易之常谈,三根普被之妙道也。宜通身靠倒,庶亲证实益耳。(增广上.覆高邵麟居士书四)

 

老实念佛  生可预卜

修净业人,着不得一点巧,倘或好奇厌常,必致弄巧成拙。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,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,为有实益。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,则极乐之生,定可预断。否则,不生极乐,亦可预断矣。(三编下.覆江易园居士书一)

果能老实念佛,乘弥陀之愿船,归极乐净土家乡,是可预卜。(续编上.覆於归净居士书  民国 二十二年)

 

若朝闻道  夕死可矣

求生西方者,不可怕死。若今日即死,今日即生西方。所谓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」。岂可今日要死,且不愿死。既贪恋尘境,不能放下。便因贪成障,净土之境不现,而随业受生於善恶道中之境便现。境现,则随业受生於善恶道中矣。往生西方,便成画饼。故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业,不去妄生计较。倘信愿真切,报终命尽,便即神超净域,业谢尘劳。莲开九品之花,佛授一生之记矣。(增广上.覆高邵麟居士书一)

我等但老实念佛,只求临终往生即已。至於现生之如何若何,一任其水到渠成,春来花放。倘先设一想念,则反成障碍。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,正在严冬而欲花放,若能得者,便属怪事。(三编下.覆惟佛居士书)

 

(二)信愿要义

净土法门  唯信为本

净土法门,唯信为本。
信得极,五逆十恶,皆能往生。
信不及,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,皆无其分。

(增广上.覆周智茂居士书)

 

乐邦有路  起信即生
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
乐邦有路,起信即生。(续编下.楹联/弥陀)

果能生死心切,信得及,不生一念疑惑之心。则虽未出娑婆,已非娑婆之久客;未生极乐,即是极乐之嘉宾。(增广上.覆邓伯诚居士书二)

净土法门,但恐信不及,若信得及,一切人皆得往生。(三编下.覆马宗道居士书一)

 

信之一法  急急讲求

其余法门,小法则大根不须修,大法则小根不能修。唯兹净土一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上之则观音势至、文殊普贤,不能超出其外;下之则五逆十恶、阿鼻种性,亦可预入其中。使如来不开此法,则末世众生,欲即生了生脱死,便绝无企望矣。然此法门如是广大,而其修法又极简易。由此之故,非宿有净土善根者,便难谛信无疑。不但凡夫不信,二乘犹多疑之。不但二乘不信,权位菩萨,犹或疑之。唯大乘深位菩萨,方能彻底了当,谛信无疑。能於此法深生信心,虽是具缚凡夫,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。喻如太子堕地,贵压群臣。虽其才德未立,而仗王力故,感如此报。修净土人,亦复如是。由以信愿持佛名号,即能以凡夫心,投佛觉海。故得潜通佛智、暗合道妙也。欲说净土修法,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,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,则不是疑法,便是疑自。若有丝毫疑心,则因疑成障。莫道不修,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。由是言之,「信」之一法,可不急急讲求,以期深造其极乎哉!(增广上.与陈锡周居士书)

 

仰信佛言  不起疑念

净土法门,若信得及,何善如之。若己智有不了,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,断不可有一念疑心。疑则与佛相背,临终定难感通矣。古人谓:「净土法门,唯佛与佛,乃能究尽。登地菩萨,不能知其少分。」夫登地大士,尚不全知,岂可以博地凡夫,妄生臆断乎?(增广上.复邓伯诚居士书一)
凡净土经论,当急急研穷,依教奉行。不可以己见不到,稍生一念疑心。仰信佛祖诚言,生信发愿,持佛名号,自能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。一得往生,则便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长侍弥陀,参随海众。当即彻证无生,速登补处矣。(增广上.覆郦隐叟书)

 

深信佛力  自有正念

所言大祸临头,功行浅薄,无有把握,或恐惧失心,打失正念者。但须在深信佛力、法力、自性功德力、至诚持诵力,均不可思议。勿道无祸,即有大祸,断不至即失心耳,以有此诸力加被也。(续编上.覆俞慧郁居士书  民国二十年)

 

火宅难安  立愿往生

娑婆恶浊,极乐清净。
急求出离,是为要务。(增广下.今彩大师往生记)

既生信已,必须发愿。愿离娑婆,如狱囚之冀出牢狱。愿生极乐,如穷子之思归故乡。若其未生净土以前,纵令授以人天王位,亦当视作堕落因缘,了无一念冀慕之想。即来生转女为男,童真出家,一闻千悟,得大总持,亦当视作纡曲修途,了无一念希望之心。唯欲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则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位居不退,忍证无生。回视人天王等,及出家为僧,不知净土,修余法门,历劫辛勤,莫由解脱者,如萤火之与杲日,蚁垤之与泰山矣。可胜悲哉,可胜悼哉!以故修净土人,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,及来生出家为僧等。若有丝毫求来生心,便非真信切愿,便与弥陀誓愿间隔,不能感应道交,蒙佛接引矣。(增广上.与徐福贤女士书)

 

乐天知命  厌此欣彼

逆来顺受,始为乐天知命之人。
厌此欣彼,方是修净念佛之士。(增广上.与海盐某夫人书  代悟开师作)

若知此界之苦,则厌离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
若知彼界之乐,则欣求极乐之念,必勃然而起。(增广下.初机净业指南序)

 

若肯上船  即登彼岸

一条荡荡西方路,直下归家莫问程。
自是不归归便得,故乡风月有谁争。(增广下.定海张总戎荐亲对灵小参代撰)

应当发愿愿往生,客路溪山任彼恋。
自是不归归便得,故乡风月有谁争。

(三编下.思归集发刊序  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冬至前三日)

在凡夫地,未断惑业,生死不了,难免堕落。所以如来极劝众生,发真信心及切愿心,持佛名号,求生净土。当以供养三宝,守戒一生,一切所作,种种功德,不求来生人天福报,不求现世长寿康宁,唯求临终往生净土。则与佛誓愿,相契相合,感应道交,定满所愿。如人堕海,有船来救,若肯上船,即登彼岸。(增广上.与某居士书  代了余师作)

 

如此发愿  殊失宗旨

净土法门,以深信愿,念佛求生西方。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,有此愿,便不能决定往生矣。一切法门,亦有现生即了生死者,然不过千万之一二耳,故须发生生世世之愿。汝谓「尽未来际,带业往生」,此话殊失净土宗旨。现生即求佛慈接引,带业往生,何可云尽未来际乎?行菩萨道,当以尽未来际为限。现修净土,何可以尽未来际往生乎?(三编上.覆东海居士书)

 

狂妄之心  修行大障

某居士去年去世,彼先妄发大心,要在此世间度人。九年至山被光呵斥,似乎转念。故後,其子讣来,言睡三日,不食不语遂逝。看此光景,殆非往生之相。是以欲求往生,当放下此世间,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。﹙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,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。若自己尚是凡夫,便欲担任此事,不但不能度人,且不能自度。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,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。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,以此不求往生,须是菩萨则可,否则为害不浅。﹚过分之狂妄心,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,不可不知。(三编上.覆潘对凫居士书二)

 

往生方可  圆满诸愿

然欲利他,先须自利。若非自己先出生死,何能度彼生死众生?譬如溺於海者,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。如来所说了生死法无量无边,唯净土一法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若欲即生了办,舍此末由。

所谓净土者,即生信发愿,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。果能信愿真切,一心念佛。至临命终时,决定蒙佛接引,往生彼国。既得往生,则俯谢凡质,高预圣流。见佛闻法,证无生忍。神通智慧,不可思议。然後乘本愿轮,回入娑婆,种种方便,度脱众生。如观世音菩萨,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。普令一切众生,同出生死,同成佛道。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,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宏誓愿,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。(增广上.与心愿居士书代友人作)

 

不求往生  是为破戒违法

念佛,能按时念亦好。否则,镇日随便,不分行住坐卧,总以念佛为事。然须生信发愿,求生西方,万不可求来生福报。若求来生福报,即是破戒违法。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,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,又要求来生,是不遵佛教。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,汝不肯依,故名破戒违法。(续编上.覆传德师书  民国二十年)

信愿持名,决定求生,方为真正修净土人。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,即修持精纯,亦名违背佛教。虽种善根,而了生脱死,当在驴年。可不哀哉!(增广上.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)

 

此种心念  要丢得乾净

净土法门,注重在信愿。有不知者,或求人天福报,或求来生为僧,宏扬佛法,度脱众生。此种心念,要丢得乾乾净净,若有一丝毫,便不能往生矣。往生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不往生,纵一生二生不迷,决难永远不迷。迷,则由有修持之福,而所造之业,为可惧耳。恶业既造,恶报自临,求出三途,恐无其日。(续编上.覆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  民国二十年)

 

来生做人  比往生还难

汝既皈依佛法念佛,当依佛教而行。佛教你求生西方,你偏不肯求生西方,偏要求来生。你今活了几十年,不知经过多少回刀兵、水旱、饥馑、疾疫等灾。若未遇佛法,不知出离之方。则莫有法子,只好任其死後轮回。今既遇佛法,且复皈依为佛弟子。偏偏不信佛的话,任自己的愚见,胡思乱想,想来生还做人。你要晓得:来生做人,比临终往生还难。何以故?人一生中所造罪业,不知多少。别的罪有无且勿论,从小吃肉、杀生之罪,实在多的了不得。要发大慈悲心,求生西方。待见佛得道後,度脱此等众生。则仗佛慈力,即可不偿此债。若求来生,则无大道心。纵修行的工夫好,其功德有限。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,故莫有大功德。况汝从无量劫来,不知造到多少罪业。宿业若现,三途恶道,定规难逃。想再做人,千难万难。是故说求生西方,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。以仗佛力加被故,宿世恶业容易消。纵未能消尽,以佛力故,不致偿报。

佛言世间有二罪人:一是破戒,二是破见。破戒之罪尚轻,破见之罪甚重。何谓破见?即如汝所说,求来生不求往生。乃是邪执谬见,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。其罪极大极重,以其心与佛相反,复能误一切人故也。我说这些话,汝且莫当造谣言骗汝。我要是骗汝,当有所为。我不为名利势力,平白骗汝一素不相识,只见一面之老太婆,岂不成了痴子獃子了麽!因为汝相信我,以我为师。汝子对你说,你不信。教我对你说,要你现生就要了生脱死。永离世间一切苦,常享极乐一切乐。汝要知好歹,我如此与你说,你要不听,还照自己愚痴心相,即为忘恩负义。不要说辜负了佛的度众生恩,并辜负了我这一番不惜精神与汝说这许多话的苦心了。你要发起决定求生西方心,又要教儿女、媳妇、孙子及亲戚、朋友,同皆发决定现生即生西方心。则教人之功德,辅助自己修心之功德,临命终时,即蒙阿弥陀佛亲垂接引你登九品莲台之最上品矣。我若骗你,便是佛骗人。何以故?我乃依佛之意与汝说故。佛岂有骗人之理乎?(三编下.覆智正居士之母书)

 

要做富鬼  何能往生

皈依佛法,不可又皈依邪魔外道。当各尽各人职分,要孝顺父母公婆;要助夫成德;要教训儿女,令其为贤人善人;要吃素;要念佛求生西方,不可求生天生富贵家。不可念血盆经、破血湖、还受生、寄库,此是伪造的。不可学外道炼丹运气。若仍照无知之人如是行,则西方便不能生。以一心要做富鬼,或要成仙生天,何能得往生西方之大利益乎?(三编下.覆袁德常居士书四)

 

欲生净土  莫存此念

至汝先说「但求不堕恶道即已」,此言千万不可萌於心,形於口与笔。若有此念,便不得往生。往生全仗决定信愿,存此念,即无决定求生之心,有决定不生之心,其害非小。净土宗旨已失,何能得净土真实利益?至於化三「一心念佛,誓生极乐,能生不生,皆不作念。至不生亦善,即是远离疑虑之心」,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。汝若是法身大士,则此语方为实义。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,亦不可说此话。若是博地凡夫,又求生西方,说此话,则是胡说巴道,自误误人,害岂有极!千万不可依从,依之则往生无分。凡夫往生,全仗至心切念。彼一切付之无念,则何能感应道交?其感应道交者,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。证无念者,则可说此话。未证无念说此话,皆成东坡临终之误。可不哀哉!可不痛哉!(三编上.覆周智茂居士书七)

 

念佛易治  凡夫二病

一切凡夫,具有二病:一则狂妄,二则愚痴。

狂妄者:谓我本是佛,何须念佛?心净则土净,何须求生净土?此系执理而废事,其弊至拨无因果,坏乱佛法,疑误众生,此人必堕阿鼻地狱,永无出期。以善因而招恶果,诚可怜悯!

愚痴者:谓我系凡夫,何敢妄想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?不知自己一念心性,与佛无二无别。但以烦恼惑业障蔽,故令即心本具之佛性功德,不能显现。譬如大宝铜镜,经劫蒙尘。智者知是宝镜,愚人认做废物。佛悯众生迷昧自心,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,以最爱惜众生之本有佛性,恐其永远迷失,故令生信发愿,念佛求生西方,庶可亲证此本具佛性。倘不求生西方,但求消灾及不失人身。犹如以无价之摩尼宝珠,换取一根糖吃,其人之愚痴可怜,不识好歹为最第一矣。(三编下.覆智正居士书三)

世人执空执有,妄生己见,故迷而不觉。世尊设教,即欲令众生破此二见,特设一念佛法门,俾其从有而至空,得空而不废有。则空有二法,互相资助,得益甚大。况仗弥陀愿力,故其力用,超过一切法门,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也。

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人,教以念佛求生西方,则曰:我等业力凡夫,何敢望生西方?但求不失人身即足矣。此种知见,由不知众生心性,与诸佛之心性,一如无二。但以诸佛修德至极,性德圆彰;众生唯具性德,绝无修德,纵有所修,多属悖性而修,反增迷悖耳。

又有一种狂妄知见人,教以念佛,则曰:我就是佛,何须念佛?汝等不知自己是佛,不妨常念,我既自知是佛,何得头上安头?此种知见,由於只知即心本具佛性之佛,不知断尽烦惑、圆满福慧之佛。此种人若知性修理事,不可偏执,力修净行,则远胜生下劣知见者。否则自误误人,永堕阿鼻地狱,了无出期矣。

故执空执有之谬知,下劣狂妄之谬见,唯念佛最为易治。以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,若不作佛,则不是佛矣。此二句经文,为破「下劣、狂妄」二见之无上妙法也。(三编下.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)

 

*《印光大师法要》:印光大师开示,智随法师编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