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印光大师法要》
参、劝信愿专称
四、临终关怀
(一)遇病求往
人生世间 终有一死
凡人有病,可以药治者,亦不必决不用药。不可以药治者,虽仙丹亦无用处,况世间药乎?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,皆宜服阿伽陀药。此药绝不误人,服则或身或心,必即见效。然人生世间,无论久暂,终有一死。其死不足惜,其死而所归之处,可不预为安顿乎?有力量者,自己预为安顿妥帖,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。然能辅助,则更为得力。无力量者,当令家属代为念佛,则必能提起正念,不致恩爱牵缠,仍旧被爱情所缚,住此莫出也。(增广上.覆黄涵之居士书一)
遇病求往 不求病癒
人生在世,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。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,唯有放下万缘,一心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若气促,则只念「阿弥陀佛」四字。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你往生西方。除此一念外,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。亦不可望病速好,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。有此种想念,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,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。你要晓得,天地父母,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,唯有阿弥陀佛,能令你出生死轮回。你若肯放下一切,一心念佛,若世寿未尽,就会速好。若世寿已尽,即往生西方。然不可求病速愈,只可求速往生。求病癒,若寿尽,便不得往生。求往生,若寿未尽,则速得痊癒。往生西方,好处说不尽,较彼生到天上,做天帝天王,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。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,有怕死的心,就不得往生了。我们在世间,犹如蛆在粪坑里,囚在监牢里,苦得了不得。往生西方,如出粪坑监牢,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,何可怕死?若一有怕死的心,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,永无出苦的时期了。你若能出声念,则小声念。不能出声念,则心里默念。耳朵听别人念,心中亦如此念。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﹙即室中所供的佛﹚,心中想着阿弥陀佛。有别种念起,当自责曰:我要仗佛力生西方,何可起此种念头,坏我大事。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,决定会往生西方,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。永劫常受快乐,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,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?倘心中起烦恼时,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,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,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。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,我偏不随他转。除过念佛外,一事也不念他。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,蒙佛接引,直下往生矣。(续编下.示华权师病中法语民二十一年)
世间不明理之人,一有病,不是怨天尤人,便是求神祷鬼,徒增业障,有损无益。阁下素修净业,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,妻贤子孝,心中了无可忧虑者。宜将一切家事,并自己一个色身,悉皆通身放下。以一尘不染心中,持万德洪名圣号,作将死想,除念佛求接引外,不令起一杂念。能如是者,寿已尽,则决定往生西方,超凡入圣。寿未尽,则决定业消病癒,慧朗福崇。(增广上.与方圣胤居士书)
此心若诚 必能满愿
汝病既重,但当一心念佛,求佛接引往生西方。此心若诚,必能满愿。至於所有罪业,不必以此为虑。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,即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譬如大石,装於船中,即可由海此岸,以至彼岸。须知佛力不可思议,法力不可思议,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。此三不可思议,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,则无由发现。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,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,即得显现。如乘大火轮,又遇顺风,不离当念,即生西方。(续编下.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)
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,所造恶业,无量无边。若仗自己修持之力,欲得灭尽烦恼惑业,以了生脱死,其难愈於登天。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,以真信切愿,念阿弥陀佛名号,求生西方,无论业力大、业力小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譬如一颗沙子,入水即沉,纵有数千万斤石,装於大火轮船中,即可不沉而运於他处,以随意使用也。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,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。若不念佛,仗自己修持之力,欲了生死,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。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,亦不能了,喻如极小之沙子,亦必沉於水中,决不能自己出於水外。阁下但生信心,念佛求生西方,不可再起别种念头。果能如是,寿未尽则速得痊癒,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,便能灭除宿世恶业,犹如杲日既出,霜雪即化。寿已尽则即能往生,以心无异念,即得与佛感应道交,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。阁下若信此话得及,则生也得大利益,死也得大利益。……万不可卑劣自居,谓我业重,恐不能生。若作此想念,则决定不能生矣。何也?以心无真信切愿,无由感佛故也。(增广上.覆裘佩卿居士书二)
【注】
念佛之人,一心求往,无论业力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切记:
万不可卑劣自居,谓我业重,恐不能生。
若作此想念,则决定不能生矣。
亦如法然上人云:
往生思一定则一定,思不定则不定。
善导大师云:
诸邪业系,无能碍者。
如是通观,即知往生本无碍,所碍在自己,不在弥陀。善导大师《般舟赞》云:
莫论弥陀摄不摄,意在专心回不回。
但使回心决定向,临终花盖自来迎。
只管念佛 待佛来迎
汝已七十多岁,不久就要死了。现在就要把一切事,通安顿好。心里头除过念佛外,别无一件事挂牵,则临终时,方可无挂无碍。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,看不开,则临命终时,所有贪恋衣服、首饰、房屋、子孙之心,通通现前,如何能够往生西方?既不能生西方,则汝一生守节念佛,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,完全成了福报了。汝现在尚无智慧,虽常精勤念佛,心中尚不决定求生西方。到了来生享福的时候,决定被福所迷,便要造诸恶业。既造恶业,必定就要堕於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中受苦了。此种大苦,皆是现世念佛,不知决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。光怜悯汝,恐汝後来或成此种景况,故预为汝设法。汝若肯依我所说,就不会因福得祸。现在虽很强健,就要做就要死了想。凡现在要穿的衣服,留到穿。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,均分与孙媳等。首饰、臂钏、耳坠及金银、翡翠等,通通救济灾民,以此功德,回向往生。若心中见识小,舍不得赈灾,亦须分与女儿、孙媳、孙女等。自己身边,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。所有存款,为防养老者,亦须交与孙子。即田地契志等,亦须交代的乾乾净净。汝心里除念佛外,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。连汝这个身子,也不预计死後作只麽样安顿。连孙子重孙等,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,不管他们长长短短。只管念我的佛,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。汝能照我所说的做,一切事通通放下,到了临命终时,自然感佛亲垂接引,往生西方。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,及银钱、地亩、房屋、首饰、衣服,及女儿、孙、曾等,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。西方既不生,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。因享福而造业,定规一气不来,堕落三途。(续编下.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 民国二十年)
汝父年高,当令即刻通身放下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。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,口中念得清楚,耳中听得清楚。即不开口,心中默念,亦须字字句句,听得清楚。以心一起念,即有声相。自己之耳,听自己心中之声,仍是明明朗朗。能常听得清楚,则心归一处,神不外驰。故眼也不他视,鼻也不他嗅,身也不放逸,故名都摄六根。如此念佛,名为净念。以摄心於佛号,则杂念虽尚未全无,然已轻减多多矣。若能常常相继,便可浅得一心不乱,深则得念佛三昧矣。此系平日勖令专心致志之要义。日日常作将往生想,心中不留一事。有宜交代者,即预交代之。子孙有宜问者,即预问之。待至临终,则全家念佛。无一事可问,亦无一事交代,大家同声念佛。(三编上.覆夏寿祺居士书 民国廿八年 五月十五日)
(二)善理後事
助念一事 最为紧要
古人云:「死生亦大矣,可不悲哉。」窃谓徒悲,究有何益?须知生死大事也,信愿念佛大法也。既知死之可悲,当於未死之前,修此大法。则死不但无可悲,且大可幸也。何以故?以净业成熟,仗佛慈力,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得以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永离众苦,但受诸乐。渐次修习,直至成佛而後已也。然欲得此大幸,必须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培其基。加以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,便可决定即得矣。至於临命终时,无论久修始修,皆须眷属及与净友为其助念。庶可正念昭彰,感应道交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矣。即平素不念佛人,临终请善友开导助念,亦可往生。是知助念一事,最为紧要。修净业人,当於平时与家属说其利害。俾彼了然无疑,决不至临时,以世俗情见,破坏正念。而於存者亡者,均有实益。(三编下.饬终津梁跋 民国十九年季春)
【注】
学修净土,旨在往生。若平生遇此法者,生真信愿,一向专念,则平生业成,临终自感佛来迎接,往生西方,若有助念,更为得力。若平生未遇此法,或遇而有疑者,则临终尤其须待他人助念,以得往生。故助念一法,至为重要,於自於他,皆有其益。如大师所言:「有力量者,自己预为安顿妥帖,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。然能辅助,则更为得力。无力量者,当令家属代为念佛,则必能提起正念。」
若论助念往生之功,外虽在於人,内实在於佛。以佛圣现前,慈悲加佑,方使临终之人得以正念往生。所谓「慈悲加佑,令心不乱,即得往生」也。
临终三要 助成往生
世间最可惨者,莫甚於死,而且举世之人,无一能幸免者。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,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。实则死之一字,原是假名,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,故舍此身躯,复受别种身躯耳。不知佛法者,直是无法可设,只可任彼随业流转。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,固当信愿念佛,预备往生资粮,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,证涅盘常住之真乐。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,若得重病,势难痊癒者,宜发孝顺慈悲之心,劝彼念佛求生西方,并为助念,俾病者由此死已,即生净土。其为利益,何能名焉?今列三要,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。语虽鄙俚,意本佛经。遇此因缘,悉举行焉。言三要者:
第一、善巧开导安慰,令生正信。
第二、大家换班念佛,以助净念。
第三、切戒搬动哭泣,以防误事。
果能依此三法以行,决定可以消除宿业,增长净因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一得往生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渐渐进修,必至圆成佛果而後已。如此利益,全仗眷属助念之力。能如是行,於父母,则为真孝。於兄弟姊妹,则为真悌;於儿女,则为真慈;於朋友、於平人,则为真义真惠。以此培自己之净因,启同人之信向,久而久之,何难相习成风乎哉?今为一一条陈,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。
第一、善巧开导安慰,令生正信者。
切劝病人,放下一切,一心念佛。如有应交代事,速令交代。交代後,便置之度外,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,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,皆为障碍,致受祸害,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。须知自己一念真性,本无有死。所言死者,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。若不念佛,则随善恶业力,复受生於善恶道中。若当临命终时,一心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以此志诚念佛之心,必定感佛大发慈悲,亲垂接引,令得往生。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,何能以少时念佛,便可出离生死,往生西方?当知佛大慈悲,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,临终地狱之相已现,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,或念十声,或止一声,亦得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此种人念此几句,尚得往生,又何得以业力重,念佛数少,而生疑乎?须知吾人本具真性,与佛无二,但以惑业深重,不得受用。今既归命於佛,如子就父,乃是还我本有家乡,岂是分外之事。又佛昔发愿:「若有众生,闻我名号,志心信乐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以故一切众生,临终发志诚心,念佛求生西方者,无一不垂慈接引也。千万不可怀疑,怀疑即是自误,其祸非小。况离此苦世界,生彼乐世界,是至极快意之事,当生欢喜心。千万不可怕死,怕死则仍不能不死,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。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,佛虽具大慈悲,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。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如大冶洪炉。吾人多生罪业,如空中片雪。业力凡夫,由念佛故,业便消灭。如片雪近於洪炉,即便了不可得。又况业力既消,所有善根,自然增长殊胜,又何可疑其不得生,与佛不来接引乎?
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,病人自可生正信心。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,至於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,亦唯在此,切不可随顺俗情,求神问医。大命将尽,鬼神医药,岂能令其不死乎?既役情於此种无益之事,则於念佛一事,便纷其诚恳,而莫由感通矣。许多人於父母临终,不惜资财,请许多医生来看,此名卖孝,欲世人称我於父母为能尽孝。不知其天地鬼神,实鉴其心。故凡於父母丧葬等事,过於张罗者,不有天灾,必有人祸。为人子者,宜注重於亲之神识得所,彼世俗所称颂,固不值明眼人一哂,况极意邀求,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?
第二、大家换班念佛,以助净念者。
前已开导病人,令生正信。然彼病人,心力孱弱,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,不易相继长念,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,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,方能得力。以故家中眷属,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,为其助念佛号。若病尚未至将终,当分班念,应分三班,每班限定几人。头班出声念,二三班默持。念一点钟,二班接念,头班、三班默持。若有小事,当於默持时办。值班时,断断不可走去。二班念毕,三班接念,终而复始。念一点钟,歇两点钟,纵经昼夜,亦不甚辛苦。
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,亦得人助念之报。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,即为平人,亦培自己福田,长自己善根,实为自利之道,不徒为人而已。成就一人往生净土,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。此等功德,何可思议!三班相续,佛声不断。病人力能念,则随之小声念,不能念,则摄耳谛听,心无二念,自可与佛相应矣。
念佛声不可太高,高则伤气,难以持久。亦不可太低,以致病人听不明白。不可太快,亦不可太慢。太快则病人不能随,即听亦难明了。太慢则气接不上,亦难得益。须不高不低,不缓不急,字字分明,句句清楚。令病者字字句句,入耳经心,斯易得力。
念佛法器,唯用引磬,其他一切,概不宜用。引磬声清,听之令人心地清净。木鱼声浊,故不宜用於临终助念。
又宜念四字佛号。初起时,念几句六字,以後专念阿弥陀佛四字,不念南无,以字少易念。病人或随之念,或摄心听,皆省心力。家中眷属如此念,外请善友亦如此念,人多人少均如此念。不可一起念,歇歇又念,致令病人,佛念间断。若值饭时,当换班吃,勿断佛声。若病人将欲断气,宜三班同念。直至气断以後,又复分班念三点钟,然後歇气,以便料理安置等事。
当念佛时,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,问讯谕慰。既感情来看,当随念佛若干时,是为真实情爱,有益於病人。若用世间俗情,直是推人下海,其情虽可感,其事甚可痛。全在主事者明道理,预令人说之,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,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。
第三、切戒搬动哭泣,以防误事者。
病人将终之时,正是凡、圣、人、鬼分判之际,一发千钧,要紧之极。只可以佛号,开导彼之神识,断断不可洗澡、换衣,或移寝处。任彼如何坐卧,只可顺彼之势,不可稍有移动。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,或至哭泣。以此时身不自主,一动则手足身体,均受拗折扭?之痛,痛则瞋心生,而佛念息。随瞋心去,多堕毒类,可怖之至。若见悲痛哭泣,则情爱心生,佛念便息矣。随情爱心去,以致生生世世,不得解脱。此时,所最得益者,莫过於一心念佛。所最贻害者,莫过於妄动哭泣。若或妄动哭泣,致生瞋恨,及情爱心,则欲生西方,万无有一矣。
又人之将死,热气自下至上者,为超升相。自上至下者,为堕落相。故有「顶圣眼天生,人心饿鬼腹,畜生膝盖离,地狱脚板出」之说。然果大家至诚助念,自可直下往生西方。切不可屡屡探之,以致神识未离,因此或有刺激,心生烦痛,致不得往生。此之罪过,实为无量无边,愿诸亲友,各各恳切念佛,不须探彼热气,後冷於何处也。为人子者,於此留心,乃为真孝。若依世间种种俗情,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,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,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。此孝与罗?女之爱,正同。经云:罗刹女食人,曰:我爱汝,故食汝。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,令亲失乐而得苦,岂不与罗?女之爱人相同乎?吾作此语,非不近人情,欲人各於实际上讲求,必期亡者往生,存者得福,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,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。真爱亲者,必能谅之。(续编下.临终三大要 民国十九年)
(三)助念超度
送死事大 众缘助成
世间一材一艺,皆须大家互相资助,方能有成。故曰:「百工居肆,以成其事。君子学,以致其道。」世间法尚如此,出世间法,何独不然?须知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,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等觉菩萨,不能超出其外。逆恶凡夫,亦可预入其中。一切法门,不到业尽情空,不能了生脱死,以唯仗自力故难。念佛法门,若具真信切愿,即可超凡入圣,以专仗佛力故易。一得往生,其所得之益,比业尽情空者,高超多多。此之法门,无论老幼男女,贵贱贤愚,士农工商,在家出家,皆应修持。不唯不碍一切职业,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。凡念佛之人,务必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信愿坚决,求生西方。以此自行,复以化他。俾内而家庭眷属,外而乡党亲友,同修此法,同求往生。其为功德,何能名焉。以故成惠民,与诸居士,组织一助念往生社,於本镇武圣庙。每月逢期,来此念佛。念毕,讲说净土法门之利益,与其修法,并临终助念之办法。凡入社者,均当依之而行。其有社友,或非社友,请往其家助念者,当本大菩提心,开导病人,及与眷属。俾各依佛法,勿任凡情。开示之後,大家同秉一心以念,必期其亡者直下往生西方而後已。能成就他人往生,待至自己临终,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,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。至於同社念佛道友,平常当与家中眷属,说其临终助念之利益。与预先洗澡、换衣、并对之哭泣之祸害。当请一本《饬终津梁》,令其详知。迨至父母,或余眷属,临欲命终,家中眷属,同为念佛。令彼心存正念,随佛往生。并请社友,为其助念。此时一发千钧,关系甚大。当将丧祭种种虚华之费,移於此时用之。当将哀毁尽孝之诚,移於为亲念佛。须令眷属,悉听社友指导。切不可狃於习俗,以误大事。孟子谓:「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唯送死可以当大事。」况临终能以念佛相助,则正念昭彰,随佛往生。成就亲往生,即是成就亲作佛。凡作佛者,必度无量无边众生。世间尽孝之事,尚有大於此乎?是宜竭尽吾诚,而极力助之也。(续编下.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民国二十年)
临终助念 利益众多
轮班助念,此一事有多种利益:一则辅助己之正念。二则曲为彼等种最胜善根。三则开通风气,以期大家效法。四则若至临终,自不致张罗忙乱,破坏正念。(三编下.与陈燮和居士书)
欲做佛事 念佛第一
做佛事,当以念佛为第一,余皆场面好看而已。(续编上.致郭辅庭居士书 民国 二十一年)
凡丧中作佛事,均当以念佛为事。若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道场,殊少实益也。(续编上.覆沙庸之居士书 民国二十一年)
做佛事,唯念佛功德最大。(续编上.一函遍覆 民国二十一年)
心之至诚 自有感通
荐亲,只期往生西方,何问落於何道。此意似好,实为障碍。以人之神识,随业所转。汝以至诚心为母念佛,仗佛力故,即可往生。问落处,便是作未往生想也。(三编上.复何希净居士书 民国廿六年七月廿三)
汝欲超荐父母,实为孝心,又何须问其有功效否。此问,足见汝之信心不真切。至诚恳切念佛,念至其极,则能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以至究竟成佛。何况汝以孝心,为已过去之父母念,能不有功效乎?但恐汝心不大真诚,则汝父母所得之益,亦不大超胜耳。观汝为超荐父母,写信问我,尚不肯见屈,只一「敬上」了之,则知汝为父母之心,亦系皮毛而已。当发真实心,则必定可以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(续编上.覆陈重为居士书 民国二十年)
三时系念 非助念法
三时系念,乃後人所着,冒中峰国师之名。此书有二种,派头大同,文字不甚同。乃平时提倡之派头,何可用以助念?助念须专一念佛。若至将终,并《弥陀经》亦不念,方可令命终人心归一处。此书乃法师升座,连念带讲说一段,大众坐听讲说毕,念一次佛。盖以讲说为重,念佛为助。着此书者,实不知助念之道。而世之不知净土法门者,以为助念佛事,亦可慨也!临终助念,以专念佛号为主。(三编上.覆德培居士书三)
临终助念 专念为主
念经念佛,皆可超度亡人。但念佛可无间断,念经则不能如念佛不间断。又念经比念佛吃力,是以光每劝人念佛。(三编下.覆慧海居士书三)
保病荐亡,今人率以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为事。光与知友言,皆令念佛。以念佛利益,多於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多多矣。何以故?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,即识字而快如流水,稍钝之口舌,亦不能诵。懒坯虽能,亦不肯诵,则成有名无实矣。拜忏、做水陆,亦可例推。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。即懒坯不肯念,而大家一口同音念,彼不塞其耳,则一句佛号,固已历历明明灌於心中。虽不念,与念亦无异也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。非特欲香,有不期然而然者。为亲眷保安荐亡者,皆不可不知。(增广上.覆黄涵之居士书一)
慎重其事 以报深恩
朱子教人勿诵经,是谤佛法。我教人勿诵经,乃慎重其事。以父母恩深,宜认真请有道心之僧念佛。不宜请赶经忏之僧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,以徒张虚文也。(三编下.覆温光熹居士书二)
*《印光大师法要》:印光大师开示,智随法师编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