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菩提心第四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相与已得。洗浣心垢。十恶重障。净尽无余。业累既遣。内外俱洁。次应仰学菩萨。修行直道。功德智慧。由之而生。所以诸佛。每叹发心是道场。能办事故。唯愿大众。各坚其志。莫以年命。待时漏尽。勿令空去。后悔无益。相与今日。值遇好时。不应日夜。烦恼覆心。宜当努力。发菩提心。菩提心者。即是佛心。功德智慧。不可格量。
现在我们已经洗净了心地的污染,十恶重罪得以忏除。既然心已清净,身不再造新业,我们就该以清净心修行菩提正道。功德和智慧随着发菩提心而生出,诸佛都赞叹发菩提心的人,因为只有菩提心生出,才能成就我们的道业。欲盖万丈高楼,发菩提心是地基。所以大众理应各自努力精进,“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”,人命无常,不要等到大限忽至,才开始念佛,虽能临终受益,不堕地狱,但远不究竟。何况我们还不知道有没有念佛的机会和能力,若真失去机会和能力,后悔晚矣!
今天我们能有拜忏的殊胜良机,不要再为世间的烦恼事长吁短叹了,既知一切皆是因缘果报,烦恼何益?能发菩提心,即是佛心,功德智慧不可称量。佛法是妙法,不可思议,唯行者得益。
盖论一念。况复多念。假使历劫修无量福。乃至今生。备行余善。不及发心万分之一。算数譬喻。亦不能尽。
这仅仅是说只发一念的寻求觉悟之心,功德智慧就计算不出多少了。何况有许多人在自己发心学佛受益的同时,还随缘度化多人持戒学佛。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六度。这种发心的人,功德有多大呢?假如有个人百千万劫来,修过无量布施,今生仍在继续这么作,如施钱财给穷人、修桥铺路、造寺、施僧、造佛像等等,这个人功德可以用“不可言说”来比喻,就是功德多得无法用数字来表达了。但是若与上面说的这位初发菩提心(即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之心)的人相比较的话,连万分之一都达不到。可见发菩提心功德之大不可估量。
又有一人。但作福德。不发菩提无上道心。譬如耕田。不下种子。既无其芽。何处求实。以是义故。须发菩提心。
如果有一人,只知种福田修功德,来生会有大福报,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但若只作福德不发无上菩提道心,就如同耕田没有撒种子。这种人福报再大,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。佛法认为是不究竟的。因此,遇到万劫难遇的佛法时,不要当面错过,应该依教奉行,发无上菩提心,发勇猛精进心,无论身边有多少障碍和考验也要越过去,圆满自己的法身慧命。
若是只修慧不修福也不究竟,有些人只知焚香礼佛、做早晚课、参禅打坐、诵经闻法,而不愿意去随缘布施、持戒、放生等,随己力去种福田。甚至,经天天读,头天天磕,佛时时念,坏习气就是不改。要知道,慧是种子,福是肥料,心是土地,若无肥料,再好的土地、种子也没有丰厚的收获。
只有福慧双修才是了生脱死的无上觉路。有联一付:
天上楼阁琼浆玉液莺歌燕舞终究仙寿有尽
人间寒舍淡饭粗食参禅悟道证得不生不灭
横批:福慧双修
二○○六年九月,我在上海认识了一对夫妇,先生叫金曈,太太叫郁妮。人如其名,虽然他们年近不惑,看上去却象是一对二十八、九岁的金童玉女。
金曈说:“我们从中学同班开始从未分开过,有一对儿女,事业上比较顺,可以说衣食无忧,再加上信仰了佛教,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活得最充实、最幸福的人,没想到去年突然祸从天降,太太右乳发现肿块,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,必须立即切除。当切除了右乳的太太回到家里的时候,我们的心还没有回过神来——怎么会这样?满脸憔悴、两眼无神的太太,不仅茶饭不思,还常常在洗浴时传出痛不欲生的、撕心裂肺的哭声。
“我知道她为什么哭,想去安慰她,但洗浴间的门是反锁的,我能听到沐浴的喷水声和拍打墙壁的‘啪、啪’声。这声音就像拍打在我的心上,心疼得我大声恸哭不能自控,跟着身后就会传来两个孩子受到惊吓的哭声。这种悲惨凄凉的场景,过去只在影视片、小说中看到过,现在却隔三差五地在我家上演,怎不令人悲痛欲绝。我常在夜深人静时安慰太太,要往开处想,世界上切除乳房的女人多的是,佛法不是说人生无常吗?多好的家庭都有突如其来的变故,你只不过失去了一只乳房,我又不嫌弃你,你哭什么?好日子还在等着我们享受呢!
“安慰她的话一说,她会好几天,但身体一直虚弱,与以前充满朝气的样子判若两人。
“几个月前太太突感右肋有点痛,以为是做家务时累着了,可逐渐左肋也开始疼痛,感到不妙,去医院检查发现癌细胞已扩散,生命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。这虽是晴天霹雳的噩耗,但也是预料中的常识。太太是个十分聪明的人,就是不告诉她,她也会感受到的。恰在此时,朋友送来一本《现代因果实录》,里面讲述的一个个神奇而又令人生信的因果故事,使我坚定了一定要找到妙法老和尚和作者的决心。
“几经探问,我们最终从果龙师兄那里知道了您的消息,这不,立即赶来了。不知您能否帮我们观一下因果,明白了因果,太太说她就死而无憾了。我也在疑惑,前后亲近佛法也十多年了,为什么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灾难?我无数次地在观世音菩萨像前哭喊求助,等来的却都是噩耗,希望您能帮我们解疑除惑,感激不尽。”
我对他们说:“你们虽然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,却被无常的恶疾找上门来,过去的种种美好不复再来,所以苦不堪言,这全是因为不明佛理、不知守戒造成的,你们是不是至今还在吃众生肉啊?”金曈立即说:“我们在家人,不是说可以吃三净肉吗?”我对他说:“那是佛对不能立即断肉的人所说的次第断肉的方便法,你们不是信因果吗?你吃众生肉,众生必吃你的肉,你令众生恐惧痛苦、死亡,众生也会令你恐惧、痛苦、死亡。食肉之人非佛弟子,是出不了三界的,这在《楞严经》中讲得清清楚楚,为什么不读经典呢?”金曈说他读过宣化上人讲的《楞严经》,只是读,却没往深里想。“杀生吃众生肉,这是你太太患病的原因之一;第二个原因是,请不要怪我说话太尖锐、不好听(金曈、郁妮同时请我随便说,他们不介意) ,我知道你们俩真心相爱、感情很深,难舍难离,但也知道你们一个能令女孩子心跳神迷,一个能让男孩子神魂颠倒,感情生活过于丰富多彩,必然乐极生悲;第三,(我面向郁妮问) 你是不是与婆婆关系不融洽,连面也不愿见,话也不愿说,打心眼里瞧不起她?”
郁妮当时就哭了,哭得很委屈,她说:“与婆婆住在一起她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,连我举手投足她都要说三道四,搞得人心里烦烦的,我当然不愿跟她在一起。”我又问:“你知不知道你婆婆爱子心切,天天盼着能与儿子守在一起,因为她怕你不会照顾她的儿子,而你丈夫也渴望能与母亲住在一起,以便能随时尽点孝心?”
金曈不无惊讶地说:“您怎么会对我家里的情况了如指掌?”
我答道:“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时时刻刻都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,是菩萨告诉我的。一切人、一切众生的一切言行、一切心念,观世音菩萨悉知悉见,我就是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才断恶修善的。我希望你们今天能在明白这个道理后生起惭愧心、忏悔心、改过心。因为我们一切众生所作的恶事、见不得人的事,不仅诸佛菩萨知道,就连鬼神也都悉知悉见。就像各种电波信号随时都能进入你关着的房间一样,你在房间里的一切言行,甚至所思所想,天上、地下的鬼神全都看在眼里,听在耳里,该助你、该毁你,还是不睬你,全依你的德行而定。对已造的杀、盗、淫、妄,若能真心忏悔,不治之症就会‘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岸花明又一村’。”
他俩听我这么一说,先后发愿今后再也不吃众生肉了,从此严持戒律、断恶修善,郁妮还发愿说要与婆婆搞好关系。我问郁妮:“你是不是觉得改善与婆婆的关系比较困难啊?”她说:“是,婆婆心里容不下我,我没有错她也要找出三分不是,我不知该怎么做?”我问:“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俩与婆婆的前世因缘?”他俩异口同声说“想知道”,就像幼儿园的孩子,在回答阿姨的问话,我们三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,这个时候的郁妮显得那么地开朗可爱,已没有重病患者的样子。于是我为他们讲了下面的因缘:
大约在唐朝武则天时代,有两个要好的官家子弟,姑且称A公子、B公子吧,常常结伴外出游玩,一起去寺院上香礼佛,供养僧人银两,手里还都持有一挂念珠,说明他们信佛很虔诚,但又常到歌妓处观赏歌舞,饮酒作乐。B公子常对家里的一位男佣发脾气,每当发脾气训斥这个男佣时,都吓得他浑身发抖,这个佣人一生都在公子家帮佣,B公子也训斥了他一生。
佣人死后因恶业堕入地狱受苦,两位相好的公子死后因多生供养三宝之故,生到了天上,福报享尽则又生到了人间,他们非常富有,因前世因缘,仍然作朋友,常在一起诵经礼佛,他们乐善好施,受到当地百姓恭敬。两人虽信佛却又有结伴上山打猎的嗜好,我们就称他们作A2和B2吧。当B2发现一只小鹿举枪欲打时,A2生了一念慈心,眼疾手快托枪向上,弹药打上了天空,受惊的小鹿回头一望,急奔而逃。
这只小鹿就是B公子家的那个男佣,从地狱出来后受畜生身,被A2所救,我面向金曈说:“你就是A2的今生,你太太是枪打小鹿的B2。小鹿之后几受畜生身,才又生到人间,已几世为人了,今生作了你的母亲,她是来报你前生救命之恩的,是不是对你呵护备至,特别爱你?”金曈说他父母住在老家,他每天都要在晚饭前后打个电话给妈妈,否则她夜里会睡不好觉。
我对郁妮说:“你就是那个训斥了男佣一生的B公子,也是欲杀小鹿的B2,这个男佣本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,是你有慈悲心才收留的他,因为他身上有许多的毛病才常常管教他,可不分场合、年龄,毕竟他也是个懂得自尊的人啊,必然让他心生嗔恨。虽然那一生他感恩你的收留而能逆来顺受,但却把嗔恨心留到了今生。过去生的佣人和主人、小鹿和猎人,变成今天的婆媳关系,婆婆成了‘主人’,所有的‘无事生非’都是你前生种‘因’而该受的果报,明白了这个道理,你还会怨恨婆婆的‘横挑鼻子竖挑眼’吗?”
我问金曈:“你的腰是不是常常酸累,排尿是否到最后有排不尽的感觉?心脏是不是经常有压抑感?”他点头说对。我让他不要害怕,现在只是说说而已,也许去医院还查不出毛病来,但若不改变生活习惯,不断酒肉、不守佛教五戒的话,将来可能会首先在心脏上出问题,继而是肾脏,我相信你会改,而且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是吧?“对!”金曈肯定地说:“从今天起,从现在起,我就改变自己,请您加持我。”我笑着说:“我和你一样,也在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和习气,我们都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。如果你们俩都能持戒参禅打坐,就能开发自己的智慧。”
我问郁妮:“现在是不是感觉身上舒服多了?”我这一问,她显得很惊喜:“哎呀,我真的不那么难受了,是不是您在给我发功治病了?”我笑着说:“我只有守戒的功夫,其他什么功夫也没有。你是不是也已经决定断荤腥,改变和婆婆的关系了呢?”她说断荤腥今天就可以,其他罪业她也决不会再犯了。只是与婆婆关系改变起来有点难,她还得好好想一想。
我说:“你看,你心一转变,马上就感觉身体舒服多了,金曈,你看她气色是不是有了明显好转?”金曈显然也很兴奋:“郁妮,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!”照过镜子的郁妮一再谢我,我说:“你不要谢错了对象,我们都应当感谢佛菩萨,是佛法教化了你和我,要不然我可能早就下地狱了;其次你应当感谢自己的心,你能闻法信受,证实了一切唯心造的真理,心一转,烦恼即菩提。等你在对婆媳关系上能逆来顺受、学会倒过来作人之后,不仅疾病会完全消失,被切除的部位,可能也会渐渐隆起。佛法是妙法,妙得不可思议。”
前几天,金曈、郁妮就打来电话,我听郁妮的声音中气十足,真为她高兴,她说自己每天坚持念三部《地藏经》,两部回向给吃过、杀过的众生,一部回向给婆婆,自己已经向婆婆当面认错道歉,虽然婆婆还没完全接受自己,但自己已下定决心改正自己,还说他们已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征得公婆同意,接他们来和自己一起住。我真为他们高兴,遥祝他们从此和乐幸福,道业有成!
因缘为证。上报佛恩。下拔一切。所以佛赞诸天子言。善哉善哉。如汝所说。为欲利益一切众生。发菩提心。是为第一供养如来。发菩提心。非止一过。唯应数发。令菩提心。相续不断。是以经言。于那由他。恒沙佛所。发大善愿。是知发心。其数无量。
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都可以成佛。有佛性即是因,一旦缘分具足,遇佛法滋润心田,本性里具有的这粒佛性的种子即能发芽开花结果。没有佛力在冥冥中加持,是不可能成就的。所以每当一个修行人开悟之后,他第一要作的必定是报佛恩,报师恩,报众生恩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没有佛法的教育,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有正信、正知、正见及正行。没有明师的教导,也可能错过了今生修行开悟的机会,一旦失去人身,再遇佛法或许就是百千万劫之后的事了。我说的明师是指严守佛戒、不贪财色名利的人,不包括那些认为时代变了,随意修改佛制,胡说肉可以吃,酒可以喝,烟可以抽,蒜也可以吃,甚至出了家,却不守佛门规矩的自封的“大德高僧”。做师父的不守规矩,徒弟们必然会上行下效。有人甚至说看经书多了会障碍往生极乐世界,这与佛说及历代高僧倡导“深入经藏智慧如海”的教诲背道而驰。我们应该“依法不依人”,要知道读经是为明经之理,明理才能调整方向扫清障碍,到达辉煌的顶点,这并不影响一门精进。比如,一个孩子将来无论要作一个音乐家、作家、医生、艺术家,甚至当工人、作农民,在开始上学后,都必须学习语文、数学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全面的课程,到大学再分专业学习,最终成就自己的学业。读经本身就是增长智慧、祛除妄想的方法之一。岂不闻“读经三昧”说?读经时经文与心能融为一体,则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即能开启智慧,因为读经本身就是明理除妄的一个法门。
切记:“自皈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。”我们的誓愿是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!”“名师”不一定是明师,不是明师,则会误导很多的人迷失修行方向。当然,也可以把讲邪法的人当作我们的老师,他们之中也可能有菩萨的示现,从反面来给我们一次考试,考考我们有没有正知正见。释迦佛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,教导我们这些无缘生在佛陀年代的弟子,要“以戒为师”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听佛的话,以佛制定的戒律为师,依佛戒修行。印光大师教诲:“看一切人都是菩萨。”那么我上面说的那些修改佛制的人可能就是菩萨来考验我们的。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,对他人的行为过失应当“只认自己错,莫论他人非”,而对误导众生的知见上的错误,则完全可以依法不依人地予以澄清,佛在《长阿含经》中的“四大教法”里告诉我们的就是要依据经律判别邪正。假如真是魔来干扰破坏,那也不要看成是坏事。要学佛先受魔,魔是来助我们修行成道的,所以宣化上人讲“魔是磨真道”。《维摩诘经》中说魔王大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为了方便教化众生而现的。所以“邪师”也是师,也可能是菩萨。他是从反面教我们坚定道心的,应当感谢他们,多走点弯路是经验的积累,更利于今后的弘法利生,这也是发菩提心。
“顿觉了,如来禅,六度万行体中圆,梦中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”,这是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里的话。当我们真的明白了、坚定了只有佛法才是救我们出离苦海的唯一方法,紧跟着就是依六度来修行了。单说忍辱一项,释迦佛过去生中,在作忍辱仙人时,被歌利王砍断四肢仍对歌利王不生一丝恨意,四肢即刻恢复如初。早在上方观察护持的八部护法神,也一直在观察着这个人忍辱到底能忍到什么程度。忍辱仙人被砍去四肢竟无一丝嗔恨心,也就是说他已经修到了连“忍”的心也没有了。一切放下,万法皆空,无心了。因为他把残暴的歌利王当作是来成就自己的老师,深知这是成佛必有的考验,因此成就了无心的修道人。无心则无念,无念则无住,无念无住则无修无证(成就了最高佛果,不需要再修再证了) 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们每个人所遇到的苦,都不是苦了。到人间来就如同到外地上大学需要寄宿一样,再艰苦的学习考试,都能欣慰应对,是不会埋怨老师对你的一次次考试的。考不过,自己错,再努力,从头做。
同理,你与同修同参、妻子丈夫、父母公婆以及子女、同事、邻居、朋友之间产生的矛盾,过去你会嗔恨对方,现在明理了,凡是骂你、污辱你、诽谤你的,原来都是考佛场上的老师。如是观察,是不是把原来的烦恼转为菩提,生起感恩之心了呢?在这不生嗔恨反生欢喜的同时,妙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在你身上发生了。比如好事会从天而降,本来很难办的事情顺利解决了,恶疾不翼而飞了。大家想没想过,恶疾为什么不请自到呢?是你心中的贪嗔痴感召来的。没有治疗,没有开刀,它怎么就消失了呢?是你在明理后心中能知错忏悔,无明没有了,疾病也就没有了。佛讲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。这全是心的作用,祸福无门,唯心自招!
二○○六年七月,我在上海王居士家见一学佛十多年,吃素已三年,却生了一身牛皮癣的三十多岁的居士。告诉他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不知向被他吃过、杀过的众生真心忏悔、为它们诵经回向之故,等于挣了很多的钱,却不知道偿还旧债,那些众生自然会来向他讨债。若能真诚地忏悔诵《地藏经》回向给它们,一定会取得它们的宽恕。两个月后,我在杭州再次见到他时,他已神采奕奕、恶疾全无。所以不懂得忏悔也是无明,众生皆有佛性,都是知善恶、通情理的。忏悔心也是菩提心!
佛法是妙法,是难信之法。你若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明白了道理,不妨当天就开始试验,站在和你有矛盾的怨家对头的立场上换位思考,找自己的错误。真心地换位思考,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不对,便会放下嗔恨心,放下嗔恨心即是生起菩提心;反而自责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佛理,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升华自己的考试,太愚痴了!有了这个忏悔心(即便有点勉强也不要紧) ,然后你每天心里都要企盼对方再有骂你谤你的事发生,不但不再恨他,反而笑着对他说声“谢谢”或者“对不起”,放下了嗔恨心,再为对方在佛前念上三或七遍《地藏经》,恳求佛菩萨加持对方身体健康、工作顺利。你这么做试试看。也许会有人说你变成了佛呆子、佛傻子,果真如此,那就恭喜你了!佛门里讲“养成大拙方为巧,修到如愚始见奇”。是说把自己改变成一个单纯的、没有一点世智辩聪痕迹的人,巧事、稀奇事便会在你身上出现了。你不想试着修上三个月或者半年吗?届时,你一定会明白“看一切人都是菩萨”的道理,必然会感恩不尽。
我用这么多文字来解释报佛恩、报师恩、报众生恩的道理,是想鼓励初学的同修以增加修道的信心。真正等你有了智慧,你绝不会为自己谋什么名和利了,一定会进一步发菩提心,自度度人,以报佛恩。佛把发菩提心当作第一最重要的供养。不仅今生发菩提心,精进修行,广度众生,未来生生世世,必发此大善愿,令菩提心相续不断。
又菩提心。但遇善知识。便得发起。未必皆须值佛出世。如文殊师利。始向菩提。乃因女人。以发初心慧式。不惟凡品。轻标心志。实由渴仰大乘。贪求佛法。依倚诸经。取譬世事。怨亲无差。六道一相。愿因斯善。俱得解脱。若同信解。知非戏论。
菩提心不一定非要遇上佛才能发起,遇到善知识就可以发起,比如文殊师利菩萨开始发菩提心,就是因为一个女人。在《诸佛要集经》里记载,有位名叫离意的女人,修普月离垢光明三昧而得正受。文殊师利菩萨博闻智慧第一,尽显神通,却不能令离意女出定,原来在宿世,文殊师利菩萨是因为离意女才发起菩提心的。
因此有智慧的人不会妄生分别,轻意标心,应当志求佛法,仰学大乘,依照佛的经典来衡量分析世间之事,不可因人而废法,知道遇一切善恶知识,都可成为发菩提心的因缘,怨者不怨,亲者不亲,情爱不起,众生平等无差,愿大众借由发此菩提心之善处,都能得到解脱。若大众都能以此信解修行,一定会知道这是真语、实语,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发菩提心。必须起想。先缘所亲。系念之时。念己父母师长眷属。又念地狱饿鬼畜生。又念诸天诸仙。一切善神。又念人道一切人类。有受苦者。当云何救。见已起想。应发是念。唯有大心。能拔彼苦。若一想成。应作二想。二想成已。应作三想。三想成已。满一室想。一室成已。满一由旬。一由旬满已。满阎浮提。阎浮提满已。满三天下。如是渐广。满十方界。见东方众生。尽是其父。西方众生。尽是其母。南方众生。悉是其兄。北方众生。悉是其弟。下方众生。悉是姊妹。上方众生。悉是师长。其余四维。悉是沙门婆罗门等。见已作念。若受苦时。当作我想。诣诸人所。调身按摩。誓拔其苦。得解脱已。为其说法。赞佛赞法。赞菩萨众。作是赞已。心生欢喜。见其受乐。如己无异。
“调身按摩,誓拔其苦,得解脱已,为其说法”。说的就是“先以欲勾牵,后令入佛智”的度众方法。边修正自己,边度化别人,由内而外,再及六道众生,又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。视众生苦如己苦,以众生乐为己乐,这才是大乘菩萨的发心。
一由旬:印度计里程的数目。每由旬有三十里、四十里、五十里、六十里的四种说法,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。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发菩提心。应当如是。不舍于苦。而度众生。相与人人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心念口言。作是誓愿:某等从今日去。乃至道场。于其中间。在所生处。恒值善知识。发无上菩提之心。若处三途及堕八难。常使忆念。发菩提心。令菩提心。相续不断。
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普度一切众生。如同大海中救人,自己也一定置身于大海之中。众生受苦,迷而不觉,所以苦海无边。菩萨救苦,觉而不迷,纵使不离苦海,般若为岸,处处心安。不仅今生不离于苦救度众生,就是未来生处于三途八难,也绝不舍此菩提无上道心。
再者,改变习气是痛苦的,甚至是难以忍受的。就如同吞了毒药要把它呕出来一样。但你永远不能指望从别人的肚子里吐出你吞下的毒药。修行也不可急于求成,诸佛菩萨随时都会加持我们,可是我们要先把无始劫来吞入的毒药吐出来,才能尝到醍醐的滋味,这也是吐故纳新的道理。今生我们皈依了三宝,拜了师父,但师父只是学佛路上的引路人,是代表佛接受弟子皈依三宝的。皈依之后的修行之路是要靠自己去走的,不是拜了师父就万事大吉、一顺百顺了。要知道阿难天天在佛身边听经闻法,却不修定,险些被摩登伽女引诱破戒,所以佛弟子不可执著于摩顶之类的加持,摩顶是佛为嘱累大法而摩弟子之顶,或为授记摩顶,如《法华经?嘱累品》中说:“释迦牟尼佛,从法座起,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,而作是言……。”《地藏经》里佛也给地藏菩萨摩顶,这都是为了咐嘱佛法,并不是说,一摩顶马上就成就了。我们皈依之后,闻思修慧,自净其意,依教奉行,才能得到法益。
自度、度人,不舍于苦,令菩提心相续不断。
八难:1地狱、2饿鬼、3畜生、4北俱卢洲(乐报殊胜,没有一点苦,但一生不闻佛法,福报享尽,仍轮回受苦) 、5长寿天(色界无色界虽长寿但命终仍轮回六道) 、6盲聋喑哑、7世智辩聪(世间能说善辩、自高自大的人,不能亲近佛法,实为可怜,名为一难) 、8佛前佛后(佛陀在世也有太多的人,甚至佛的邻居也不亲近佛听闻佛法,这是她们多生多劫与佛无缘之故。有佛经在即有佛在。释迦佛涅槃之后,会有一天《楞严经》上的字看不见了,才是末法真正到来,以后每百年灭一部经,直至所有的经典灭了,最后连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也没有了。弥勒菩萨来世间成佛之前,有相当长一段时间,无经可读,无佛可念,又不能闻法,长处黑暗,实为一难) 。
黑龙江某市五十多岁的女强人辛某,事业有成,家庭富有,皈依佛门已多年。她向我讲述了她无尽的烦恼:她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儿晶晶,先天性左脑萎缩,语言行动都不能和正常人一样,只有常在身边的人才能听懂她说的话,而且心情急躁时会发作癫痫病。二十年来,母亲为女儿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,最近又出现了新的烦恼。因为常在居住小区内走动,母亲曾委托小区保安代为关照,不要让晶晶走出小区,怕她迷路回不了家。晶晶常接触保安中的山东小伙小李,便生出依恋之情,时常从家中拿一些好吃的东西给小李,小李待她也很热情。母亲发现这些情况,自然产生了安排女儿将来婚姻的想法。小李老家家境较困难,至今还欠有外债。他提出要求,要他娶晶晶,必须先替他家还上欠债,这说明小李对晶晶根本谈不上爱。晶晶也是反复无常,提起婚事时说自己不想结婚生孩子,而小李回老家期间,她又因见不到小李而心情烦躁。作母亲的天天担心女儿的癫痫病发作。辛某不解,为什么自己会生出这么一个残疾女儿?挣得钱再多,也唤不起心中的快乐。她希望我能帮她明白前因后果。
于是,我对她讲了下面的故事:晶晶的前生有一世是从军的武官,家有妻子侍奉公婆。他在军队除征战造下诸多杀业外,时有欺男霸女、寻花问柳之事。方便时给家中送些银两,很少关爱妻子。在军中战死后直下地狱,地狱报尽生野猪中。其妻为公婆养老送终,之后一人孤苦死去。
辛某前生曾为一文官,自幼随父母信佛,常供养三宝。一次随朋友狩猎,用朋友的弓箭射中一只小野猪的头部左侧,猪死被众朋友野外烧烤而食。因前世供养三宝而今世富有的辛某,所生下的女儿晶晶即是那只被射死的小猪。晶晶因曾堕地狱之故,今虽得生为人,却六根不全,受的仍是作武官时造业的余报。辛某前世虽信佛广种福田,却不戒杀,招感来前生射杀的小猪作女儿,给今世带来无尽的烦恼。前世那个被武官冷落孤苦而死的妻子,就是今天的山东保安小李。
辛某要转变自己,首先要忏悔杀死野猪的罪过,并为其每天念诵《地藏经》化解怨恨。要常带晶晶去寺院挂单、参加佛事,并且带她多接触外界。否则的话,晶晶每天被限制在小区内,生活视野很窄,那她一定会嫁给小李。而小李只是图辛家的钱财才娶晶晶,婚后他还会去拈花惹草,并会借口照顾晶晶而不去工作,将来会在辛家“坐吃山空”。辛某不仅要用金钱还杀小野猪的命债,还要替野猪的前身还债——诸恶业中,杀业最重,不断食肉,后患无穷。
愿辛某发菩提心,“不舍于苦”,不仅要忏悔自己的恶业,还要度脱晶晶和小李走学佛之路。愿将写此故事警示世人的功德,回向给辛某和晶晶,希望她们学佛努力精进,晶晶智力增加,将来生活能够自理。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当起勇猛心。殷重心。发菩提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殷重心:殷实深厚郑重之心。
又复皈依。如是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三宝。某等今于十方一切三宝前。发菩提心。从今已去。乃至道场。行菩萨道。誓不退还。恒作度脱众生心。恒作安立众生心。恒作覆护众生心。众生不得佛者。誓不先取正觉。仰愿十方一切诸佛。大地菩萨。一切圣贤。现为我证。令某等一切行愿。皆悉成就。
恒作:持之以恒。
安立:安,安定;立,鼓励众生对修出三界生起信心。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设使历劫行多种善。乃得人天华报。未得出世实果。寿终福尽。还堕恶趣。身坏苦逼。不能自免。若非立弘誓愿。发广大心。无由百福庄严。离诸衰恼。相与今日。唯当一心一意。缘念诸佛。起坚固志。发菩提心。发心功德。不可称量。诸佛菩萨。说不能尽。如是善力。不可思议。岂得不志心专在一意。
积多劫多生所行之善,所积之德,才得到今天这个人身。如果不能出三界,不能免除生老病死之苦,寿终福尽,仍要堕入恶趣。再加上今生所造十恶业,何时再能得到人身遇到佛法,那就难说了。如果今生仍不能立大愿,发无上菩提之心,成就道业那就没有希望了。因此,今天同业大众是佛缘将我们聚在一起,绝不能错过良机,一定要心念专一,起坚固意,发起无上菩提之心。
大集经言。譬如百年暗室。一灯能破。勿谓一念心轻。而不努力。相与胡跪合掌。一心遍缘十方。一切三宝。心念口言。某等今于十方一切诸佛前。十方一切尊法前。十方一切菩萨前。十方一切贤圣前。直心正念。起殷重心。不放逸心。安住心。乐善心。度一切心。覆护一切心。等诸佛心。发菩提心。某等从今日去。至坐道场。不著人天心。不起声闻心。不起辟支佛心。唯发大乘心。求一切种智心。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唯愿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诸佛。大地菩萨。一切圣人。以本愿力。现为我证。以慈悲力。加助摄受。令某等今日发心。在所生处。坚固不退。若堕三途。及处八难。于三界中。受种种身。受种种苦。难堪难忍。誓不以苦故。退失今日大心。宁入无间大火轮中。受种种苦。誓不以苦故。退失今日大心。此心此愿。等诸佛心。同诸佛愿。重复至诚。顶礼三宝。某等从今已去。至于成佛。不舍二法。知一切法空。度脱十方一切众生。相与至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心念口言。某等不为自身。求无上菩提。而为救济一切众生。取无上菩提。从今已去。至于成佛。誓当荷负无量无边一切众生。起大慈悲。尽未来际众生。若有三途重罪。六趣厄难。某等誓不避众苦。以身救护。令此众生。得安隐地。唯愿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。
这一段是发愿文,无论将来得何种身,受何种苦,都不会退失今日之道心。
二法:遍摄一切法。修行人若能认识十重内容的二法,不疑不惑,才可以论道。所谓十重之二法,遍摄一切法:一、真修;二、教行;三、信法;四、乘戒;五、福慧;六、权实;七、智断;八、定慧;九、悲智;十、正助。
愿以大慈悲力。现为我证。令某等今日发菩提心。行菩萨道。在所生处。具足成就。所到之地。一切解脱。重复至诚。五体投地。顶礼十方一切三宝。某等不为自身求无上菩提。为度十方一切众生。取无上菩提。从今已去。至于成佛。若有众生。愚痴黑暗。不识正法。起诸异见者。复有众生。虽修道行。不达法相者。如此众生。乃至未来。某等誓以佛力、法力、贤圣力。种种方便。令此众生。皆入佛慧。具足成就。一切种智。相与至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。
凡不相信佛法的人,即处于黑暗之中,身口意行事颠倒愚痴,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。有的人迷于心外求法,执着于我见,终不能成就。还有的人虽然也在修道,因为自己不能读经明理,常会被人误导而走错路。弟子发愿,深入经藏,增长智慧,严于戒律,修正自己,引导与自己有缘的众生入佛知见,成就道业。
仰愿诸佛诸大菩萨。以大慈悲力。大智慧力。不思议力。无量自在力。降伏四魔力。断除五盖力。灭诸烦恼力。无量清净业尘力。无量开发观智力。无量开发无漏慧力。无量无边神通力。无量度脱众生力。无量覆护众生力。无量安隐众生力。无量断除苦恼力。无量解脱地狱力。无量济度饿鬼力。无量救拔畜生力。无量摄化阿修罗力。无量摄受人道力。无量尽诸天诸仙漏力。具足庄严十地力。具足庄严净土力。具足庄严道场力。具足庄严佛果功德力。具足庄严佛果智慧力。具足庄严法身力。具足庄严无上菩提力。具足庄严大涅槃力。无量无尽功德力。无量无尽智慧力。仰愿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诸佛。诸大菩萨。以如是无量无边自在不可思议力。不违本誓。不违本愿。悉以施与十方一切。四生六道众生。及今日同发心者。必使具足成就诸功德力。具足成就菩提愿力。具足成就菩提行力。今日十方。若幽若显。若怨若亲。若非怨亲。四生六道。有缘无缘。穷未来际。一切众生。以此忏法。永得清净。在所生处。同得如愿。一向坚固。心无退转。等与如来。俱成正觉。乃至后流一切众生。异于愿者。皆悉令入大愿海中。即得具足成就。功德智慧。同诸菩萨。满十地行。具足一切种智。庄严无上菩提。究竟解脱。
以上为发愿文,诸佛菩萨悉知悉见,从今以后,当如愿而行,诸佛菩萨必定加持我们成就道业。
发愿第五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相与已得发大心竟。喜踊无量。宜复应发如是大愿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愿以不思议力。同加覆护。令某等所有誓愿。皆悉成就。在所生处。常不忘失。究竟无上菩提。成等正觉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。在在处处。常得忆念。发菩提心。令菩提心相续不断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奉事无量无边一切诸佛。常得供养。供养众具。皆悉满足。某等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护持大乘方等。一切诸经。供养众具。皆悉满足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值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菩萨。供养众具。皆悉满足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值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贤圣。供养众具。皆悉满足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奉报覆荫慈恩。有所奉给。随心满足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奉值和尚阿阇黎。所应供养。随念满足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奉值大力国王。共兴三宝。使不断绝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常得庄严诸佛国土。无有三恶八难之名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四无碍智。六神通力。恒得现前。常不忘失。以此教化一切众生。相与志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发愿对于学佛非常重要,众生业力不可思议,众生愿力也不可思议。欲要成佛,一定要发菩提心立菩提愿,诸佛菩萨在因地都发有大愿,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,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,药师佛有十二大愿,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各有十大愿……
和尚:亲教师。指懂教义的有智僧,为人师者。
阿阇黎(阿遮梨耶) :轨范师、教授。
大力国王:国家领导人。
又复皈依。如是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三宝。愿承诸佛诸大菩萨。一切贤圣。大慈悲力。令某等所发誓愿。所生之处。随心自在。某等从今日去。又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若有众生见我身色。即得解脱。若入地狱。一切地狱。变为净土。一切苦缘。变为乐具。令诸众生。六根清净。身心安乐。如第三禅。断诸疑网。发初无漏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若有众生得闻我声。心即安隐。灭除罪垢。得陀罗尼解脱三昧。具足大忍。辩才不断。俱登法云。成等正觉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一切众生。得闻我名。皆悉欢喜。得未曾有。若到三途。断除众苦。若在人天。尽诸有漏。所向自在。无不解脱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于一切众生。无有与夺之心。无有怨亲之想。断三毒根。离我我所。信乐大法。等行慈悲。一切和合。犹如圣众。某等从今日去。愿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。于一切众生。心常平等。犹如虚空。毁誉不动。怨亲一相。入深广心。学佛智慧。等视众生。如罗睺罗。满十住业。得一子地。离于有无。常行中道。相与至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一切贤圣:已经远离了恶法但没有断尽烦恼、证得无漏智慧的众生称为贤;已经断尽烦恼、证得无漏智慧、舍离了凡夫性的众生称为圣,按大乘的《仁王经》所说,地前菩萨为贤,地上菩萨为圣。
第三禅: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。此中共有三天,即少净天、无量净天、遍净天。
离我我所:自身为我,不为自身谋利益,为利益众生而活着的人,叫离我或无我。把自身之外的万物都认为是我所有,去争、去贪求,叫我所。“离我我所”,就是将我和我所全部放下不再执著。
陀罗尼:译作总持,能持能遮。持善法不使散乱,遮恶法不使起力用,分为四种:法陀罗尼、义陀罗尼、咒陀罗尼、忍陀罗尼。现在说的陀罗尼是指咒陀罗尼。
解脱:离束缚而得自在。
三昧:正定,正心行处,息虑凝心,心定于一处而不动。又解作,以心合法离邪乱,故曰三昧。心若定,则智慧生,即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
十住(十地) :入理般若名为住,住生功德名为地。住,住于佛地之位。发心住、治地住、修行住、生贵住、方便具足住、正心住、不退住、童真住、法王子住、灌顶住。
得一子地:菩萨阶位之一,全称极爱一子地,此阶位的菩萨证得化他之果。以慈悲心,怜悯一切众生,犹如父母怜悯其子,故为此名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六《梵行品》云:“复次善男子,菩萨摩诃萨修慈悲喜舍已,得住极爱一子之地。善男子,云何是地名曰极爱,复名一子。善男子,譬如父见子安隐,心大欢喜。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,亦复如是,视诸众生同于一子,见修善者生大欢喜。是故此地名曰极爱。善男子,譬如父母见子遇患,心生苦恼,愍之愁毒初无舍离,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,亦复如是。”
又复皈依。如是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三宝。愿某等以今忏悔发愿。功德因缘。愿四生六道。从今日去。至于菩提。行菩萨道。无有疲厌。财法二施。无有穷尽。智慧方便。所作不空。随根应病。授以法药。一切见闻。同得解脱。某等又愿从今日去。乃至菩提。行菩萨道。无诸留难。所到之处。常能作大佛事。建立道场。得心自在。得法自在。一切三昧。无不能入。开总持门。显示佛果。居法云地。注甘露雨。灭除众生四种魔怨。使得清净。法身妙果。某等今日所有众愿。悉如十方诸大菩萨。所发誓愿。所有众愿。悉如十方诸佛。本修行时。所发一切大愿。广大如法性。究竟如虚空。愿某等得如所愿。满菩提愿。一切众生。皆悉随从。得如所愿。仰愿十方。一切诸佛。一切尊法。一切菩萨。一切贤圣。以慈悲力。现为我证。又愿一切天主。一切仙主。一切善神。一切龙神。以拥护三宝。慈善根力。现为证知。令诸行愿。随心自在。
智慧方便。所作不空。随根应病。授以法药:佛在《佛遗教经》中说:“汝等比丘(适用于所有修行人),若有智慧,则无贪著,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,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,若不尔者,既非道人,又非白衣,无所名也。实智慧者,则是渡老病死海坚牢船也,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,一切病者之良药,伐烦恼树之利斧也。是故汝等,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。若人有智慧之照,虽无天眼,而是明见之人也。是名智慧。”
“实智慧者”就是那个“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”的人,佛反复地赞叹,说只有这样的修行人才能真的得到解脱,把他比作坚牢船,可以渡无量的众生出离苦海;比作大明灯,可以给看不见人生之路的人照亮道路;他所说的话(方便开示),就如同良药,可根治有缘人的各种疾病。佛把人的烦恼比作大树,凡有烦恼的人听到这位“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”者的开导,犹如利斧砍树,烦恼消除。这就叫“智慧方便,所作不空,随根应病,授以法药”。佛陀的这一段教导,是所有佛弟子都应该遵循的,能够依照佛戒,“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”,则无论修何宗何法都可以成就,否则就不是个修道人,谈何成就?
法云地:菩萨十地之第十。大法之智慧云遍注甘露雨之位。
四种魔怨:烦恼魔、阴魔、死魔、自在天子魔。此四种魔能恼害人心,灭人慧命,断人命根,害人之善事,是修道人的怨敌,所以叫四种魔怨。
发回向心第六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已发菩提心竟。已发大誓愿竟。次应发回向之心。相与至心。等一痛切。五体投地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又复皈依。如是十方尽虚空界。一切三宝。愿以慈悲力。现为我证。某等愿过去已起一切善业。现前所起一切善业。乃至未来当起一切善业。若多若少。若轻若重。悉以回施四生六道。一切众生。令诸众生。皆得道心。不向二乘。不向三有。同共回向无上菩提。又愿一切众生。所起善业。若过去。若现在。若未来。各各回施。不向二乘。不向三有。同共回向无上菩提。
我们把我们的善业平等回向一切众生、回向无上菩提,而不是回向自己、回向人天福报和个人解脱的小乘小果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究竟离苦得乐、成就无上佛果。
回施:回向布施。
二乘:一声闻乘。闻佛之声教,观四谛(苦集灭道) 而生空智,断烦恼者。二缘觉乘(也叫独觉) 。根机锐利,不是由佛声教觉悟,独自观十二因缘而生真空智,而断烦恼者。此二乘有二类,一、愚法二乘,于现世之中不回心向大,而入涅槃者;二、不愚法二乘,于现世之中回心而为菩萨乘者,今合此二类为二乘。
三有:三界之异名。有生有死之境界,有因有果谓之有。三有即三界之生死也。一、欲有,欲界之生死也;二、色有,色界之生死也;三、无色有,无色界之生死也。《仁王经》中说:“三有业果,一切皆空。”
今日道场。同业大众。相与发菩提心竟。发大誓愿竟。发回向心竟。广大如法性。究竟如虚空。去来现在。一切诸佛。诸大菩萨。一切贤圣。皆为证明。重复至诚。顶礼三宝。某等发心发愿。其事已毕。喜踊无量。重复至心。五体投地。奉为国王帝主。父母师长。历劫亲缘。一切眷属。善恶知识。诸天诸仙。护世四王。主善罚恶。守护持咒。五方龙王。龙神八部。一切灵祇。过去现在。穷未来际。一切怨亲。及非怨亲。四生六道。一切众生。皈依世间大慈悲父。
对一切众生都要慈悲喜舍,恶知识也是知识,也是成就我们的,所以也要代恶知识皈依佛法僧,希望他们早日弃恶向善,出离三界,成就佛果。
赞佛咒愿
大圣世尊 巍巍堂堂 神智妙达 众圣中王
形遍六道 体散十方 顶肉髻相 项出日光
面如满月 妙色金庄 仪容挺特 行止安庠
威震大千 群魔惊惶 三达洞照 众邪潜藏
见恶必救 济苦为粮 度生死岸 为行舟航
故号:如来。应供。正遍知。明行足。善逝。世间解。无上士。调御丈夫。天人师。佛。世尊。度人无量。拔生死苦。以此发心。功德因缘。
形遍六道:六道之中皆有佛的应化身在度同类众生。
体散十方:佛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(尽虚空法界,无量无尽世界,无量无尽众生群体,都有佛的应化身在度众生)。
三达:即得到天眼通、宿命通、漏尽通,在罗汉位叫作三明,在佛谓之三达。不但知道而且明了叫做“明”,不但明了而且通达叫做“达”。天眼通能知未来之生死因果,宿命通能知过去生死因果。漏尽,就是断除烦恼,包括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种种粗细烦恼。漏,财色名食睡,你执著什么,贪爱什么都是漏。若把我们这个色身比作一个塑料瓶子,你贪财,就等于用锥子在瓶下边扎一个眼儿,贪名就再扎一个眼儿,贪利又扎一个眼儿,贪吃贪喝贪玩贪睡贪穿戴等就在这个瓶子上扎了无数个眼儿。男女行淫是最大的漏洞,多行淫欲“精疲力尽”,会使人丧命。诚想,如果一个塑料瓶子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眼儿,你就是把瓶子对着水龙头,想把瓶子装满水也是不可能的,因为瓶子有那么多的漏洞嘛!所以修道之人修什么法才能成就呢?那就是修自身的补漏法。宣化上人老和尚讲补漏的方法有六种,那就是“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妄语”。其中“不求”的“求”包括男求女、女求男。简单讲“断欲去爱”就是补漏。断哪些欲、去哪些爱呢?佛对弟子讲的戒律里全写着呢,所以佛弟子要守戒。佛说: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漏就是欲,有欲就有烦恼。欲尽则烦恼尽,烦恼尽智慧开,三身四智五眼六通,究竟圆满,就与佛的智慧相通了。所以,八万四千种法门,你修什么法都可以,就是不要忘了补漏。若不修补漏洞,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就。若随时都知道补漏,无论出家在家,无论你修哪一宗哪一派,都能成就三达佛智。这与“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”的道理是相通的。
仰愿当今皇帝陛下。皇太子殿下。诸王眷属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亡身为法。如萨陀波仑。大悲灭罪。如虚空藏。能远听法。如琉璃光。善解难法。如无垢藏。又愿某等所生父母。历劫亲缘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散形空界。如无边身。具十功德。如高贵德王。闻法欢喜。犹如无畏。神力勇猛。如大势至。又愿我等和尚阿阇黎。同学眷属。上中下座。一切知识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各得无畏。如师子王。影响大化。犹如宝积。闻声济苦。如观世音。善能咨问。如大迦叶。又愿我等。出家在俗。信施檀越。善恶知识。各及眷属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解诸危厄。犹如救脱。相貌端严。犹如文殊。能舍业障。如弃阴盖。设最后供。等于纯陀。又愿诸天诸仙。护世四王。聪明正直。天地虚空。主善罚恶。守护持咒。五方龙王。龙神八部。幽显灵祇。各及眷属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大慈普覆。如阿逸多。精进护法。如不休息。远证读诵。犹如普贤。为法焚身。犹如药王。又愿十方一切怨亲。及非怨亲。四生六道。一切众生。各及眷属。从今日去。至于道场。心无爱染。如离意女。微妙巧说。如胜鬘夫人。能行精进。如释迦文。所有善愿。等无量寿。所有威神。如诸天王。不可思议。如维摩诘。一切功德各成就。无量佛土悉庄严。仰愿十方尽虚空界。无量无边诸佛。诸大菩萨。一切贤圣。以慈悲心。同加摄受。救护拯接。所愿圆满。信心坚固。德业日远。慈育四生。等如一子。令诸众生。得四无量心。六波罗蜜。十受修禅。三愿广被。应念见佛。皆如胜鬘。一切行愿。毕竟成就。等与如来。俱登正觉。
亡身为法,如萨陀波仑:萨陀波仑,菩萨名,译作常啼。据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记载,当初萨陀波仑为求般若波罗蜜时(般若译作智慧,波罗蜜译作到不再有生死的彼岸) ,不惜身命,不求名利。有一天,他忽然听到有声音对他说:“善男子,欲求般若波罗蜜,从这里往东走,不要怕疲劳,不要睡眠,也不要贪吃喝,不要怕黑夜,不要怕寒热,不要怕远近。善男子,走路时莫观左右,不要顾及自己的衣着相貌,心中不要有受、想、行、识。为什么呢?若有诸相,有百碍求法,于法有碍,便会往来六道生死之中,不能得般若波罗蜜。”
萨陀波仑答言:“我一定照您说的做。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大明灯,要学习得到佛讲的所有法,要证得无上菩提。”于是向东求法而去。不久,忽然想到:“我为什么没问一下空中的老师我去的是什么地方,路途有多远,我将找哪一位老师学习般若波罗蜜呢?”想至此,因悔恨自己而哭了起来。于是止步不往前走了。经七天七夜,仍未改变念头。
这时十方诸佛现于空中,告诉他说:“向东五百由旬,有国名众香,那里有位昙无竭菩萨,善讲般若,你可走去求法。”于是萨陀波仑向众香国走去。过了数日,他突然想到:“我用什么来供养菩萨呢?”想来想去,自己这么贫穷,只有卖身得一点钱,再购买东西供养昙无竭菩萨吧。于是便进入一大城市中的繁华处,高声喊叫:“谁家里要买人?”可是他一发这大愿心,惊动了恶魔,用魔力遮蔽住他的叫卖声,不让他人听到。
城中有一尊贵家的女儿,因宿世闻法因缘,魔力不能障碍她,听到了萨陀波仑的叫卖声。此时的萨陀波仑,因无人来买自己,忧伤得啼哭起来。这真诚的悲心,感应到帝释,帝释化作一个婆罗门男人,上前欲买其身,为的是试一试他是否诚心卖身求法。婆罗门说:“善男子,我不需要你这个人,只需要人心、人血、人骨髓来祭天,你卖给我吗?”萨陀波仑回答:“只要你需要,我都卖给你。”帝释又问:“需要多少钱啊?”答:“随便你给。”此时的萨陀波仑,一心只放在供养菩萨求闻佛法上,没有生死挂碍,达到了无我的境界。于是右手执刀,刺左臂出血,又割开肉,欲破骨取髓。
这时那位尊贵人家的女儿在阁楼上看得清清楚楚,心被感动,顿生怜悯。快步下楼近前询问何故卖身?萨陀波仑详情告之。尊贵的童女闻之欢喜,说:“善男子,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。你所需要的供养我都能给你,而且我也要随你一起去同闻佛法。”这时帝释现出本相说:“好啊,好啊!我并不需要心髓血,只是来试你的真心。现在你有何愿望,我来满你的愿。”萨陀波仑说:“请你令我受伤的身体恢复跟原来一样吧。”话刚说完,身体即复原样,没有一点损伤。这时帝释也不见了。
童女带萨陀波仑到自己家,把详情禀告父母,并请求父母支持给予众妙供具,并说自己也要随去闻法。父母闻后心生欢喜,满足女儿一切要求,并让五百侍女跟随,用五百辆七宝车载着种种宝物供具,与萨陀波仑,向众香国行进。
不久,萨陀波仑到了众香国。其国土庄严,跟极乐国相似。果然看见在妙高台上有昙无竭菩萨。于是供养众宝,礼座请法。并将求法的一路经历报告给菩萨。后来菩萨入定七年,萨陀波仑精进修行,随侍左右,菩萨快要出定说法时,萨陀波仑及童女等敷设法座并觅水撒净,但因恶魔障蔽,找不到一滴水,于是萨陀波仑刺身出血撒净,使恶魔没有得逞。
在这部经中,萨陀波仑问昙无竭菩萨:诸佛从何所来、去至何所?菩萨这样回答:善男子!诸佛无所从来,去亦无所至。何以故?诸法如,不动相。诸法如,即是佛。善男子!无生法无来无去,无生法即是佛。无灭法无来无去,无灭法即是佛。实际法无来无去,实际法即是佛。空无来无去,空即是佛。善男子!无染无来无去,无染即是佛。寂灭无来无去,寂灭即是佛。虚空性无来无去,虚空性即是佛。善男子!离是诸法更无佛。诸佛如、诸法如,一如无分别。……
试解此段法语:佛即是觉悟,不明白时是众生,明白了即是佛,犹如手掌的两面,假设手心向下是众生,反转手心向上即是觉悟,也就是佛。觉悟还是不觉悟完全是自己心起作用。佛即是心,心即是佛。所以佛没有从哪里来,也没有到哪里去。为什么呢?诸法无相,无有实体,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动,即是觉悟。所谓佛法,是法界的自然规律,本没有从哪里生,哪里有个来和去。无生法即是佛。无灭法,本来无生,哪里会有个灭,所以无灭法即是佛。实际生活中,不明佛法而烦恼无尽,苦海无边,即是凡夫。明白了佛法应用于实践,把握住自己的心,断恶修善,远离财色名利,如如不动,即能转烦恼为菩提,即是觉悟,即是佛。法本空相,无来无去,无生无灭,所以,空法即佛,自性本圆明,本无来去,清净无染,摒弃妄想执著,即是佛。“超出世间,深乐寂灭”,“知一切法皆悉寂灭”,息灭世间的贪嗔痴,心常清净,懂得了一切法皆是空相,即是佛。虚无形质,空无障碍,无为法即是佛。离一切法,空一切相,则无觉悟之说。佛如是、法如是。一者是不二的意思,如者是不异之义,真如之理也。
以上是亡身为法,萨陀波仑的故事,他能为法忘身,终能听闻佛法。善知识开示萨陀波仑,去众香国求法不要怕疲劳,不要贪吃喝,……不要著受想行识,若著诸相就不得般若波罗蜜。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法。这里讲的众香国跟极乐世界相似。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修到极乐世界那个彼岸,就要像萨陀波仑那样修行。这与印光大师的开示,“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。行住坐卧,穿衣吃饭,从朝至暮,从暮至朝,一句佛号不令间断,……看一切人都是菩萨,唯我一人实是凡夫。果能依我所说修行,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”是一样的。
大悲灭罪,如虚空藏:虚空藏,菩萨名,空慧之藏,犹如虚空,故名虚空藏,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,故名虚空藏。
佛住佉罗底翅山,说破恶业障陀罗尼(陀罗尼译作总持,能令人增长智慧,总持无量佛法,令不忘失) 。来自西方胜莲敷藏佛所的虚空藏菩萨,献如意宝珠供养佛,在此会上,虚空藏说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以利众生。佛赞印其能灭重罪,令生佛国。因此,忏文中称虚空藏菩萨能“大悲灭罪”。
能远听法,如琉璃光:能于远处听闻佛法,如琉璃光法王子。我释迦世尊,于娑罗双林树下,唱般涅槃时。东方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座下,补处大士,琉璃光菩萨闻之,放一道青色宝光,至于佛前,大众心疑。佛言:“东方阿閦佛国,琉璃光,能远闻法,不久当来我所。言未毕,果至。故能远听法者,莫过此菩萨。”
善解难法,如无垢藏:五住究竟,名曰无垢。居三德秘藏,故名为藏。此菩萨得一切语言陀罗尼,善能解释难问之法。不知而问为正问,知而再问为难问。末世邪见炽盛,世智辩聪,故常起难词以相难问。今欲巧解之,当如无垢藏也。据《生经》卷三载,佛陀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初成道时,无垢藏亦曾从遍清净行世界来此会听法。
散形空界,如无边身:佛的身量广大无边,《地藏经》中有无边身如来,《大般涅槃经》中也有无边身菩萨,这都是说佛菩萨的威德、神通广大无边。
具十功德,如高贵德王:这位菩萨全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。《大般涅槃经》二十一卷《高贵德王菩萨品》中,佛对这位菩萨说修行《涅槃经》的十种功德。
闻法欢喜,犹如无畏:无畏菩萨也是《大般涅槃经》中提到的菩萨,这里是说我们应该象无畏菩萨那样欢喜听闻正法。
神力勇猛,如大势至: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曰:“以智慧光,普照一切,令离三涂(即三途),得无上力,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。”
各得无畏。如师子王:师子即狮子,佛经中常用能够降服一切野兽的狮子王来比喻佛菩萨的勇猛、没有一切畏惧,可以降服一切外道。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如师子王,无所畏故。”
影响大化,犹如宝积:既有宝积佛也有宝积菩萨,《大智度论》九中说:“宝积,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,名为宝积。”宝积菩萨是法华会上的同闻众,以他方之佛身,显此土之菩萨,辅化释迦佛,是大权示现的影响众。
闻声济苦,如观世音:《法华经 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曰:“苦恼众生,一心称名。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,……以是名观世音。”
善能咨问,如大迦叶:大迦叶在涅槃会上,与如来种种辩问,无虚杂语,皆要紧事。故佛赞大迦叶,善能问辩。
解诸危厄,犹如救脱:救脱菩萨,《药师经》中说“念药师如来可免苦难灾厄”,且详示供养药师如来之法式。
相貌端严,犹如文殊:梵语文殊,此云妙德或妙吉祥。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婆罗门梵德之子,出世时有许多瑞相,相貌庄严,具三十二相。《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》中说,文殊师利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古今以来,文殊以相貌教化了无数女子,因为喜爱相好是女人的天性,文殊以端严殊妙的相貌,对众生逗机设化。
能舍业障,如弃阴盖:阴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阴,盖指贪、嗔、眠、掉举、疑五盖。断五盖,破五阴。本有理显,业障清净。此由菩萨了知业障本空,不为所缠所缚。《诸佛要集经》卷下,介绍了弃诸阴盖菩萨,正是这位菩萨劝离欲女发了菩提心。
设最后供,等于纯陀:纯陀于涅槃会上,办胜妙供具,献最后供。
大慈普覆,如阿逸多:梵语阿逸多翻译为无能胜,是弥勒菩萨的名字。他常以慈心三昧,普济一切。慈心予乐于当世,悲念直至于未来。又云:于刀兵劫中,常拥护众生,是为至极之慈,超出凡小。所以名曰无能胜者。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》中记载:过去无量阿僧祇劫,有一大婆罗门,闻佛信受,舍家入山修行梵行,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,诵经一心不乱。因山洪暴发,诵经仙人不能下山乞食而急坏了山中经常听其诵经的五百兔子,其中母兔王担心法幢将崩、法海将竭,而告诸子民自己要以身供养,令法相续不断。树神感动以燃所积香薪而助之。有一兔子思惟正念三宝,先于其母王投入火炕。待肉熟时,树神请诵经仙人食之,诵经仙人闻听树神所言,悲不能语,留下经书、偈颂,发誓生生世世不起杀生食肉想,乃至成佛制定断肉戒。说毕投入火炕与兔并命。此时天地震动,山树放光,使循光而来者得见佛经、偈颂,广为流传,使令无量见闻者悉发无量菩提道心。时兔王者,今释迦牟尼佛;时兔儿者,今佛子罗睺罗是;时诵经仙人,今弥勒菩萨是。
精进护法,如不休息: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介绍了乾陀诃提菩萨。中文的意思是不休息,他的愿行广大,以永远不休息的方式来救度众生。此菩萨为一众生,经无量劫,随逐不舍,犹不受化,终无一念弃舍之心,乃精进之至极也。
远证读诵,犹如普贤:世尊在法华会上,普贤于宝威德上王佛国,来至娑婆,听受妙法。问佛:于如来灭后,云何当得是《法华经》?佛言:成就四法,当得是经。一者,为诸佛护念;二者,植众德本;三者,入正定聚;四者,发救一切众生之心。尔时普贤白佛言:浊恶世中,其有读诵受持是经典者,我当守护。乘白象王,现其人前,为作证明。
为法焚身,犹如药王:药王于过去日月净明德佛所,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,闻《法华经》,得现一切色身三昧,为报恩故,以神通愿力,而自焚身供养。其身火燃,经千二百岁乃尽。
心无爱染,如离意女:《诸佛要集经》介绍了这位令文殊师利菩萨发心的离意女的故事。这位离意女,心永无念。诸佛来了跟没来一样,佛在说法,她跟没听见一样,永无佛想,也不想法。无彼我想,除尽一切诸念妄想,常住定中,普照闻十方无央数垓(古数目词,万万为一垓) 百千亿现在佛土诸佛说法,而无所住。在诸刹土,无刹土想,处于诸佛无诸佛想;闻听说法,无经典想;无吾我想,无他人想,佛常赞叹其女功勋不可思议,她已经远离了爱染、分别和执著。
微妙巧说,如胜鬘夫人: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记载,佛在给孤独园讲法时,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踰阇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。胜鬘得书欢喜说偈,遥请佛来现。佛即现身,胜鬘说偈赞叹其德。佛为授记。胜鬘复发十弘誓愿,感天花天乐。胜鬘夫人与丈夫友称王皈依佛法后,一起在阿踰阇国中普扬大乘,使国内城中七岁以上的男子、女人都信受了大乘佛法,成为佛化社会,她是我们每一个在家人学佛弘法的楷模。
能行精进,如释迦文:五浊恶世,成正等正觉,惟释迦一人。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精进至极,故为十方诸佛所共赞也。《妙法莲华经》中说:“我见释迦如来,于无量劫,难行苦行,积功累德,求菩提道,未曾止息,观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无有如芥子许,非是菩萨舍身命处,为众生故,然后乃得成菩提道。”
不可思议,如维摩诘:维摩诘能以居士身受到诸大菩萨及佛弟子的恭敬,且辩才无碍,游戏神通,逮诸总持,获无所畏,降魔劳怨,入深法门,善于智度,通达方便,大愿成就,明了众生心之所趣,又能分别诸根利钝,久于佛道,心已纯淑,决定大乘,诸有所作,能善思量,住佛威仪,心如大海,诸佛赞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