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心是道(二)

这次,继续讲平常心是道。

上次讲到“平常心”是有两个层面的,第一:世间法的平常心,第二:出世间法的平常心。 

 

从世间法的角度去分析,平常心是平静的、理智的、随缘的,和坚毅不屈的。 

这次讲出世间法的平常心。

 

“平常心是道”这句话,最早是由唐朝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。

 

根据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八,马祖道一禅师,有一日示众如此说:“道是不需要着意去修的,只要不污染心性就是了。 ”

 

何为污染呢?

如果你有分别心,有生与死的概念,有美与丑、憎与爱,或者有所求,这都是污染。

 

你们应该体会平常心是道。 这个平常心是无造作,无是非,无取舍,无断常,无凡无圣的。 

只要保持这个平常心,无论行住坐卧,或者应机接物都是道。 

 

马祖道一禅师认为,只需悉除心中一切妄想分别,即是不污染心性,怀着正确的人生观去努力生活,将现实的是非得失放下,这就是安住在清净的平常心之中。 

 

如果人能够用平常心去处理烦恼,这样心境一定会很清净的。 

 

生活在尘网之中的人,要弃除烦恼的缠扰是不可能的,就好像禅师隐居在孤峰茅屋之内,不让白云涌入禅房,是不可能的事。 

但是只要持着乐于与白云为伴,而不依恋的心,就不会被白云所缠扰了。

 

所谓 “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”。 

 

所以当烦恼来的时候,应以平常心,即是不执着、不分别的心,去观察烦恼的生灭,不让烦恼牵引住, 亦不去憎恨烦恼、灭除烦恼,当烦恼消失的时候,心境渐渐就会清净安闲。 

 

而云随风以后,现出晴空万里的风光,这就是平常心。 

 

这个平常心是怎去证悟的呢? 

《五灯会元》卷四,〈赵州章〉有一段南泉普愿禅师,接引赵州禅师的公案。 

 

在唐朝时代,有一日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:“如何是道?”

南泉就说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

 

赵州就追问:“有什么方法去证悟平常心呢?”

南泉就答:“当你执着要寻求证悟的方法的时候,就已经离道甚远了。”

 

赵州感到大惑不解,于是又问:“如果不去求证,又怎能够知道平常心是道呢?”

 

南泉就说:“你用‘知’和‘不知’去思维,怎能证悟到平常心呢?”

“道是不属于‘知’和‘不知’的。 ‘知’是从凡夫自己的妄想分别心所生起的,‘不知’是属于空白的无记心。 ”

“如果真正通达了‘平常心是道’的人,就会感到心如虚空一样,广大澄清,不会被是非对错的概念所污染的。” 

 

赵州禅师言下大悟,自此之后,“平常心是道”就成为赵州禅风的精髓。 

 

“平常心”是证悟者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的境界。

 

不再缠绕于世间二元对立的思维之中,例如:是与非、憎与爱、美与丑的概念,脱离了烦恼的束缚,超越了妄想分别心,去向涅槃的境界。

 

*观成法师开示